网站首页 > 市场观察 > 行业动态
九部门重磅发布,“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要火!
发布时间:2025-09-28

26256505-S2MJtu.jpg?auth_key=1759075199-

消费领域再迎来利好政策。


9月19日,商务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力推动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扩围升级的《关于加力推动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扩围升级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提出,鼓励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发展智慧商店、AI食堂、自助售卖机、自提柜、无人数字终端等。


这次的重点是:让生活圈更智能、更方便。


最新数据显示,8月份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简单说就是大家买东西的总金额)同比增长了3.4%,消费市场稳稳回暖。特别是“以旧换新”相关的商品,比如新家电、新车,卖得特别火,零售额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这些政策不光是让大家“愿意买”,还推动企业“造得好”,实现了两个好处:拉动消费需求(老百姓换新更实惠);促进产业升级(企业升级技术、改进产品)。


也说明,国家正在下大力气支持消费,让消费真正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引擎”。


01


|到2030年,实现“百城万圈”

这份《通知》定了一个新目标:到2030年,实现“百城万圈”。具体是:在全国选出 100个城市,作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试点;每个城市建多个生活圈,总共建成 1万个方便、好用的便民生活圈。


这些生活圈要达到布局合理,出门15分钟内就能买到菜、理完发、取上快递;商店种类齐全,日常生活啥都有;服务好、环境优,还能用上智能设备(比如自助点餐、无人售货);管理规范,商家和居民和谐共处。


还要打造特色街区:建 500条“银发金街”:专门为老年人服务,比如有老年食堂、健康驿站、适老化设施;建 500个“童趣乐园”:方便孩子玩耍、学习、托管,让家长更安心。


最终目标是让更多普通生活圈升级为高品质生活圈,居民满意度达到 90%以上,连锁品牌商店占比超过 30%,让服务更标准、更可靠。


02


|用科技让生活更方便

《通知》提出,要让便民生活圈“更聪明、更智能”。怎么做?就是用上大数据、人工智能(AI)、物联网这些高科技,发展:智慧便利店(自动结算、刷脸支付);AI食堂(机器人炒菜、智能打饭);自助售卖机、快递自提柜;各种无人值守的智能终端。


同时,要搭建一个“便民生活圈智慧服务平台”,把家门口的超市、菜店、维修点等商户都接入进来,实现:线上线下打通(比如手机下单,楼下取货);精准匹配供需(哪里缺店,平台能知道)。


还会推广几种实用的“智能地图”。便民导视图:一图看懂周边有哪些商店和服务;网点动态地图:实时显示哪些店开着、生意如何;“小修小补”地图:快速找到修鞋、配钥匙、缝补衣服的便民小摊。


通过大数据分析,哪里缺少商店或服务,就精准补建,不让居民“办事跑断腿”。


03


|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

《通知》要求,在试点城市全面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时,要从实际问题出发,重点照顾那些配套不足的地方:老旧小区(设施旧、服务少);产业园区(上班族吃饭购物难);城乡结合部(服务跟不上);县城社区(资源相对薄弱)。


对这些地方,要加大建设力度,并在政策、管理方式和运营模式上大胆创新,让便民服务真正落地。


同时,还要把“便民生活圈”和其他生活服务圈融合起来,实现“一圈多用”。

和养老托育圈结合:方便老人养老、孩子托管;

和购物服务圈打通:买菜、理发、维修全都有;

和15分钟健身圈衔接:家门口就能锻炼;

和文化娱乐圈、就业服务圈、健康医疗圈 联动:看病、休闲、找工作都不远。


不是只建几个商店,而是把各种生活服务“打包整合”,让居民出门15分钟内,就能搞定吃、住、行、养、医、娱等大小事,生活更省心、更便利。


04


|扩大场地设施供给

为了让便民生活圈真正落地,《通知》提出要加大政策支持,特别是解决“去哪儿开店、建服务点”的问题。


1、建够足够的社区服务空间
明确要求:每100户居民,社区应配备不少于30平方米的公共服务设施(比如便利店、托育点、维修站等),不能“缺地少房”。


2.盘活现有资源,变“闲置”为“有用”

把供销社现有的仓库、门店等流通设施利用起来,改造成便民服务点;推动国企、机关事业单位的闲置或低效使用的房子、场地进行改造;经过审批后,优先用来建超市、菜店、养老托育等民生服务设施。


不一定要大拆大建,而是“腾笼换鸟”——把空着、用不好的老房子、老场地,改造成老百姓需要的便民服务点,让资源活起来、用起来。


05


|加大金融保险支持

《通知》还提出,要给便民服务建设“加把钱”,加大金融和保险支持,让好项目更容易拿到资金。具体怎么做?


1.让便民设施也能“上市融资”
鼓励像社区商业综合体、邻里中心、菜市场、百货商场这类贴近民生的项目,发行“基础设施REITs”(读作“瑞兹”)。这是一种把实体资产变成可投资份额的金融工具,能让更多社会资本参与进来,帮助项目更快建成、更好运营。


2.用好5000亿元“大红包”
国家已设立5000亿元专项再贷款,专门支持服务消费和养老。政策明确要充分利用这笔钱,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优先给便民服务项目贷款。


3.贷款还能“省利息”
落实服务业经营者的贷款贴息政策——简单说,就是政府帮你补贴一部分贷款利息,让你借钱成本更低,经营更轻松。

不仅要建得好,还要让资金跟得上。通过“融资+贷款+贴息”组合拳,让便利店、菜市场、托育中心这些“小而美”的民生项目,也能获得“大支持”。



竞泰观察:这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看似琐碎,却是一场关乎14亿人日常幸福感的“微革命”。


作为投资者,大家可以从“宏大叙事”转向“微观洞察”。真正的长期机会,往往藏在每个人每天都会走过的那条路上。


统一服务热线:
18117862238
邮箱地址:yumiao@jt-capital.com.cn
公司地址:成都市高新区泰合·国际金融中心18层

Copyright © 2021 jt-capital.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竞泰资本 粤ICP备2022003949号-1  

快速链接

Copyright © 2021 jt-capital.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竞泰资本 粤ICP备20220039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