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印发《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主要目标为:2025年,力争实现全年汽车销量323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约3%,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155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约20%;汽车出口保持稳定增长;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左右。2026年,行业运行保持稳中向好发展态势,产业规模和质量效益进一步提升。
方案明确,将加快突破汽车芯片、操作系统、人工智能、固态电池等关键技术。方案还提出,进一步加大力度促进汽车消费,促进汽车梯次消费、更新消费。
国家在力挺汽车行业,尤其是新能源车,目标是多生产、多销售、多出口、高质量发展,让中国汽车跑得更快、更远。
重点一|规范竞争秩序
针对汽车行业“内卷严重、乱象频出”的问题,这份新方案推出了一系列“治乱”实招,重点解决两大痛点:欠钱不还和虚假宣传。
1、整治“大厂拖欠货款”问题
很多整车厂(大车企)仗着自己强势,买零部件不按时付款,导致中小供应商资金紧张,甚至倒闭。
为此,方案专门设立一个“重点车企账期问题反映窗口”——相当于一个“投诉通道”。如果供应商被拖欠货款,可以在这里反映,相关部门会出面协调解决。同时,政府还会加强监督,要求车企说到做到,按时付款,保障产业链健康运转。
2、打击“虚假宣传”和网络乱象
现在一些车企为了博眼球,夸大宣传,比如:把辅助驾驶说成“自动驾驶”;虚标续航、偷偷减配;甚至抹黑竞争对手。
方案明确,要开展专项整治,规范信息发布,严厉打击虚假宣传、造谣诋毁等行为。还会加强生产检查,确保“出厂的车”和“宣传的车”一模一样,不让消费者被“货不对板”坑了。
3、推动“车企集团化”,做大做强
方案还提出:鼓励车企走“集团化管理”路线,比如让大企业整合资源,统一调度,提高效率。这有助于:减少重复投资和内部竞争;支持龙头企业做强做大;提高行业集中度,避免“小散乱”局面。
简单说,就是让行业更有序、更高效,从“拼数量”转向“拼质量”。
重点二|推进智能网联汽车的试点
这份汽车新方案,给自动驾驶和智能汽车的发展“踩下了油门”。自动驾驶要上路了,L3级汽车将有条件“转正”。方案明确:要推进智能网联汽车的试点,有条件地批准L3级自动驾驶车型进入生产和上路通行。
这意味着什么?
L3级是“自动驾驶”的一个重要门槛——在特定条件下,车可以自己开,驾驶员不用时刻盯着,必要时再接管。现在国家要让这类车正式量产、合法上路,是中国在自动驾驶商业化上迈出的关键一步。
车和路要“联网”:打造“聪明的路+智慧的车”。要让自动驾驶跑得稳,光车聪明还不够,路也得“会说话”。方案提出,要推进“车路云一体化”试点——简单说,就是车能和红绿灯、道路传感器通信;数据上传到“云平台”,实现全局调度;让车提前知道前方路况,更安全高效。
为此,要加快建:智能道路设施(比如带传感器的路灯、路牌);云控管理平台(相当于“交通大脑”);鼓励新车出厂就装上 V2X(车联万物)和5G模块,让车随时在线;加快推广北斗导航系统在汽车上的应用,实现精准定位。
新商机来了:车企、科技公司、通信商一起“搞钱”。方案还鼓励汽车、通信、交通等行业“抱团创新”——以数据为纽带,探索新赚钱模式。
比如:车企和地图公司合作,卖“高精地图订阅”;通过车联网收集驾驶数据,优化保险定价;提供“自动泊车”“高速领航”等付费功能。这将催生一批新的商业模式,让智能汽车不只是“交通工具”,更是“移动智能终端”。
重点三|汽车芯片等关键技术攻关提速
在技术创新方面,方案明确提出加快突破汽车芯片、操作系统、人工智能、固态电池等关键技术。这些领域的技术突破将直接影响中国汽车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怎么突破?国家带头干!
国家将加快启动一批重大科技项目,提前布局未来技术;鼓励大企业、中小企业一起合作创新,发挥“开源”优势(比如共享代码、共同开发),避免各自为战、重复造轮子;用技术创新来“创造需求”——比如,有了更牛的电池和智能驾驶功能,消费者自然更愿意换新车。
说白了,不是等大家想买才去研发,而是用好技术“让人眼前一亮”,主动激发消费欲望。
光有技术不行,还得有人会做。
方案特别强调:要大力引进芯片、操作系统、基础材料等关键领域的高端人才;支持建设“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卓越工程师基地”。培养懂汽车、懂软件、懂AI的复合型人才;提高本土人才培养能力,让更多“中国智造”背后是“中国大脑”。
重点四|消费促进政策加码
为了让大家多买车、换好车,这份方案推出了一连串“真金白银”的促消费措施,重点就是:鼓励换车、支持新能源、搞活二手车和后市场。
1、鼓励“以旧换新”:旧车换新车,政府来支持
落实国家“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支持:私家车“以旧换新”;城市公交车电动化升级;老旧动力电池更换。
鼓励限牌城市(如北京、上海)优化限购政策,比如增加指标、放宽条件;未来管理重点从“限制购买”转向“优化使用”,比如通过智慧交通、收费调节等方式管理车流而不是一味“摇号限牌”。
2、大力推广新能源车:重点在城市和农村
在25个试点城市,推动公交、出租、快递物流等领域的新能源车更新,目标新增70万辆以上;继续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让更多乡镇居民买得起、用得上电动车,提升农村用车的电动化水平。
3、搞活汽车“后市场”:不光卖车,还要玩车
不只盯着新车销售,还要拓展汽车使用过程中的消费。开展汽车流通消费改革试点;鼓励发展,汽车改装(个性化定制);汽车租赁(共享出行);汽车赛事、房车露营(汽车生活新方式)。
4、二手车更方便:卖得快,买得放心
落实便利化措施,比如“跨省通办”、简化过户流程;促进二手车全国高效流通,让“好车不压手,买车更便宜”。
从“换新车”到“开电动车”,从“买得起”到“玩得爽”,再到“卖旧车也方便”——这套组合拳,就是要打通汽车消费的全链条,让汽车市场真正“活起来、热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