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市场观察 > 行业动态
星链用户破600万,马斯克要“终结信号盲区”?
发布时间:2025-09-21

26245371-Yfh4Q8.jpg?auth_key=1758470399-

马斯克的“星链”(Starlink)业务正在成为新兴市场一股不容小觑的颠覆性力量。


近日,摩根大通在最新发布的研报中指出,星链的全球用户数已从2025年4月的500万增长至超过600万,覆盖134个国家。更重要的是,其母公司SpaceX据报已收购无线和移动卫星服务频谱,为其“直连蜂窝”(Direct to Cell, DTC)服务铺平道路。


这一系列组合拳直接冲击着现有市场格局。


01


|星链的扩张步伐并未停歇

用户越来越多只是开始,真正让人兴奋的是它正在变得更强大、更实用。


最近,星链拿到了一块关键“资源”——50MHz的无线和移动卫星服务频谱。SpaceX说,这将帮助他们实现一个大胆目标:彻底消灭全球通信“盲区”,让手机在沙漠、海洋、山区也能上网。


实现这个目标的核心技术,叫“直连蜂窝”(DTC)。简单说,就是让你的普通手机不用换卡、不用换机,直接连上卫星,发短信、打电话、上网都行!


从2024年起,星链已经能通过卫星收发短信;而这次拿到新频谱,意味着他们可以造更先进的卫星,未来语音和数据服务也会更强、覆盖更广。


目前,星链已经在天上部署了约8400颗低轨卫星,但他们的目标是4.2万颗——规模将是现在的五倍!为了快速推广,星链正和全球多家电信公司联手,比如:

美国的 T-Mobile

澳大利亚的 Optus

加拿大的 Rogers

日本的 KDDI

乌克兰的 Kyivstar


合作模式也各不相同:T-Mobile 推出了每月10美元的“T-Satellite”卫星服务;日本 KDDI 则直接向用户免费提供短信功能。这些合作不仅让星链赚到了新钱,也让它的服务迅速走进普通人生活。未来,无论你在哪儿,手机有信号,可能不再是奢望。


02


|技术进步推动成本大幅下降

星链为什么这么“猛”?关键不在于它能发多少颗卫星,而在于它正在彻底改写成本和容量的规则。


摩根大通的分析显示,卫星互联网正站在一场“技术大爆发”的门口——未来几年,网速可能提升上百倍,而成本可能暴跌90%!


先看容量(也就是“能提供多少网络流量”):星链自己计划把卫星数量从现在的8000多颗,一路扩到4.2万颗;亚马逊也不甘示弱,它的“柯伊伯”项目要发3200多颗卫星;全球各国也在加速布局。


这么多卫星一起上天,等于给地球织了一张超级密集的“太空Wi-Fi网”,网络容量自然爆炸式增长。


而且,新卫星越来越“能干”。比如星链最新的V2 Mini卫星,单颗的通信容量是上一代的4倍!这意味着,同样数量的卫星,能服务更多人、传更多数据。


再看成本:现在发一次火箭,用“猎鹰9号”,成本大约6200万美元。但SpaceX正在测试的“星舰”(Starship)是完全可重复使用的超级火箭,一旦成熟,单次发射成本有望降到1000万美元以下!


再加上新一代卫星效率更高、带宽更大,摩根大通算了一笔账:在未来理想情况下,每单位网络流量的成本,可能下降90%甚至97%。


简单说,以前是“发一颗卫星,贵得肉疼”;以后可能是“批量发射,便宜到飞起”。星链的野心,不只是让你在野外能发微信,而是让卫星上网变得又快、又便宜、无处不在——这才是它真正颠覆性的底气。


03


|新兴市场电信商面临严峻挑战

虽然星链很酷,但在发展中国家想“飞入寻常百姓家”,价格还是个大问题。比如在菲律宾,星链的月费要67美元,几乎是当地主流光纤宽带(如PLDT,约28美元)的两倍多。再加上动辄几百美元的终端设备费用,对很多家庭来说,还是太贵了。


但这并不妨碍星链给传统电信运营商带来“压力山大”。


在东南亚不少国家,比如菲律宾和印尼,能用上固定宽带的家庭分别只有25%和16%,远低于欧美。为什么?因为农村和山区人少地广,铺光纤太贵,运营商觉得“不划算”,干脆就不建了。


这反而给星链留了个“大缺口”——你不愿铺,我从天上覆盖!为了抢这块市场,星链已经开始“接地气”:推出更便宜的“住宅轻享版”套餐,网速比标准版慢一点,但价格低很多。在马来西亚,这个套餐的价格已经和本地光纤差不多了;上线了更小、更便宜的Starlink Mini天线,安装方便,成本也更低;在一些地区,还搞起了“12个月合约免设备费”的促销,降低用户的入门门槛。


摩根大通分析认为,随着卫星带宽成本持续下降,星链未来完全有能力把省下的钱让利给用户。比如在菲律宾,只要月费再降60%,就能和本地运营商打平——一旦实现,星链在新兴市场的普及速度可能会大大加快。


一句话,现在还贵,但星链正在“卷价格”,未来很可能让偏远地区上网变得更便宜、更简单。


04


竞泰观察|这不是“竞争”,而是“降维打击”

很多人以为星链只是“补充网络”,但竞泰认为:它是一场对传统电信行业的“降维打击”。尤其对四类公司,风险最大:依赖高资费的新兴市场运营商(如非洲、南亚);拥有老旧卫星业务的传统电信商;基础设施覆盖有限的区域型公司;高杠杆、低现金流的通信企业。


传统的商业模式是:“人少、地偏、网难建,贵点收钱也得用。”而星链的模式是:“全球一张网,火箭批量发,成本低到你无法想象。”一个靠天,一个靠地,但天,显然更无边界。


投资建议:一边是风险,一边是机会

1. 规避:高风险电信股

新兴市场传统运营商,尤其是卫星业务老旧、用户增长停滞的企业;高杠杆、依赖“偏远地区高利润”的通信公司。


建议:谨慎持有,关注现金流变化。


2. 关注:星链产业链与“被整合者”

终端设备商:星链用户增长,带动天线、路由器需求;火箭与卫星制造商:SpaceX供应链(虽封闭,但可关注二级市场合作方)。

潜在合作方:T-Mobile已与星链合作DTC,其他运营商可能跟进“联营”模式。


关注:AST SpaceMobile (ASTS)、Ligado Networks等卫星通信概念;高通 (QCOM):其芯片已支持星链DTC。



统一服务热线:
18117862238
邮箱地址:yumiao@jt-capital.com.cn
公司地址:成都市高新区泰合·国际金融中心18层

Copyright © 2021 jt-capital.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竞泰资本 粤ICP备2022003949号-1  

快速链接

Copyright © 2021 jt-capital.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竞泰资本 粤ICP备20220039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