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披露了最新的二季度持仓报告美股持仓情况,市场颇为关心的苹果减持和“神秘持仓”终于曝光。
伯克希尔二季度减持苹果(AAPL)2000万股,持股数较一季度环比减少6.67%,苹果持仓占比从一季度的25.76%降至22.31%,持仓市值减少41亿美元。
伯克希尔减持了苹果和美国银行,新买入了6只股票,包括:联合健康、纽柯钢铁、莱纳建筑、霍顿房屋和拉马尔户外广告、安朗杰。相关新建仓标的在盘后显著拉升,联合健康、纽柯钢铁等一度涨超8%。
|减持继续,但仍是“头号重仓”
这是伯克希尔半年来首次披露减持苹果。去年二季度和三季度,伯克希尔接连大幅减持苹果,减持股份幅度分别达50%和25%,此后,去年四季度和今年一季度,伯克希尔的苹果持股保持不变。
无论从持仓的占比还是市值的变动看,苹果都是伯克希尔二季度减持最多的个股。尽管如此,到二季度末,伯克希尔还持有苹果约2.8亿股,苹果仍是头号重仓股。
二季度伯克希尔另一只大幅减持的个股是美国银行(BAC),当季减持约2631万股,持股数环比下降4.71%,持仓市值减少12.4亿美元,但持仓占比从一季度的10.19%略为升至11.12%,仍是第三大重仓股。
伯克希尔一年来已经累计减持超四成美银的持股。到今年二季度,伯克希尔的美银持股已经从去年中的10.3亿股降至6.05亿股,跌幅近41.3%。
二季度伯克希尔清仓了388万股T-Mobile(TMUS),一季度0.4%的持仓占比归零,该电信巨头是二季度伯克希尔持仓占比变动仅次于苹果的个股。
这不是“恐慌抛售”,而是一场有节奏的“现金储备+结构调整”。为什么这么做?可能原因有三:
锁定利润:苹果股价长期高位,减持兑现部分收益;
应对不确定性:经济前景不明,手握现金更安全;
为“下一笔大交易”做准备:巴菲特常说“子弹要留着打大象”。
|巴菲特的“神秘建仓”终于揭晓了
伯克希尔在一季度留下的“神秘建仓”悬念,在二季度持仓报告揭晓了。
公司二季报未详细披露苹果等重仓股之外的小规模投资,而是将股票投资分为金融、消费品和“商业、工业及其他”三个大类。截至二季度末,6只新建仓的标的终于浮出水面,包括医疗、钢铁、房地产等标的,合计季末市值约36.5亿美元。虽然没到传闻的50亿,但阵容相当讲究:
这些买入是跨季度逐步完成的,所以一季度财报中“藏”了痕迹,但持仓报告没体现。这正是巴菲特的惯用策略:悄悄建仓,避免推高成本。
别看是六只股票,其实逻辑非常清晰:
医疗(UNH):刚性需求,抗周期;
房地产(LEN、DHI):美国住房短缺,长期供需错配;
钢铁(NUE):基建、制造业回流受益者;
这些行业不依赖科技风口,而是“靠实打实的现金流活着”。
|雪佛龙是二季度唯一被巴菲特“加仓”的幸运儿
在伯克希尔的十大重仓股中,二季度,雪佛龙(CVX)是唯一增持的个股。当季增持345万股,持仓市值增加了4.95亿美元。但有趣的是,尽管买了更多,雪佛龙在伯克希尔整体持仓中的占比却从7.69%降到了6.79%。
这是为啥?别急,我们一层层来看。
先看事实,在伯克希尔十大重仓股中,二季度只有雪佛龙被增持,其他不是减持就是被动变化,增持345万股,真金白银加码近5亿美元。但因为整个二季度油价回落、股价走弱,雪佛龙市值缩水,导致其在总仓位中的权重被动下降。
这些动作表明巴菲特在“越跌越买”。这很符合他一贯的风格:当别人恐慌时,他看到的是现金流和分红的吸引力在提升。要知道,雪佛龙不仅是能源巨头,更是高分红、低估值、现金流强劲的“现金奶牛”,完美契合伯克希尔“喜欢能下蛋的鹅”的投资哲学。
虽然个股有增有减,但整体来看,伯克希尔的“核心持仓”依然非常稳定。到二季度末,十大重仓股还是那“老十家”,大部分排名与一季度一致,苹果、美国银行、美国运通、可口可乐、雪佛龙。这些“老朋友”依旧牢牢占据核心位置。
这说明巴菲特的底层逻辑没变——他依然信任这些业务简单、护城河深、分红稳定的蓝筹公司。即使在减持苹果和美银的同时,他也没有寻找“新故事”,而是继续加码自己熟悉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