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币”还没真正落地,市场已经先“热”起来了。
近日,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和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证监会)就近期稳定币相关市场波动发表联合声明。
声明呼吁公众对近期与稳定币相关的市场波动保持谨慎,避免只基于市场炒作或价格势头作出非理性投资决策。
|监管说了什么?
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和证监会(SFC) 罕见地联合发声,给这股热潮轻轻浇了一盆“冷静水”。一句话总结:“大家别被‘稳定币’三个字迷惑,更不要因为几条新闻、几句传闻,就冲进去跟风炒作。”听起来温和,但意思很明确,市场有点过热,小心别踩坑。
到底发生了什么?最近你可能看到过这类消息:“某公司即将申请香港稳定币牌照!”“某某平台已与监管接触,进展顺利!”“本地合规稳定币要来了,快上车!”
这些消息一出,相关股票、代币价格立马跳涨,社交媒体上更是“财富自由倒计时”的故事满天飞。但问题来了——这些说法,很多都没有官方证实。
而金管局和证监会的声明直接点出:我们注意到,近期市场波动,很大程度是被一些未经证实的公告、社交媒体帖文、市场猜测带动的;有些公司说“我们跟监管聊过”,但这不等于在申请牌照,更不等于会获批。
|不是提醒,而是明确划线
监管态度很明确:宁缺毋滥。香港金管局最新重申在审批稳定币发行人牌照时,将采取稳健、审慎的方式,并设立较高的准入门槛。
什么意思?
不是谁说“我要发稳定币”,就能发的。必须满足严格的资本要求、风险管理、资产托管、合规机制等一系列标准。更关键的一句是:“你来沟通、你提交申请,只是流程的开始。能不能拿到牌照,只看条件,不看热度。”换句话说:市场再炒、股价再涨,只要不符合条件,一个都不会发。
为什么现在强调这个?因为监管已经看到风险苗头:有些公司借“正在申请牌照”之名,行炒作之实。股价被情绪和投机推高,完全脱离基本面。
投资者一窝蜂冲进去,指望“搭上合规快车”一夜暴富。但金管局和证监会提醒:“这些计划能不能成,存在重大不确定性。”现在的波动,是“市场狂热”,不是“价值发现”。股价剧烈起伏,容易让人做出非理性决策,高位追涨,低位割肉,最后受伤的还是普通投资者。
|稳定币炒作“降温”
声明指出,市场参与者在进行公众沟通时应负责任行事,避免发表可能误导投资者或造成不切实际期望的言论。
香港证监会强调,为维护市场廉洁稳健及保障投资者,证监会设有专责市场监察团队及先进且经过验证的系统以密切监察香港的交易活动。针对任何可能损害市场廉洁稳健的操纵或欺诈行为,证监会将采取严厉行动。
这次的声明,信息量更足,态度也更坚决。我们分两头看:
对机构说:别蹭热度,别画大饼
监管明确指出:市场参与者在对外沟通时,必须负责任地行事,不得发表可能误导投资者或制造“不切实际期望”的言论。这背后,是监管对“预期套利”的警惕——有些人根本没打算踏实做业务,而是想借“牌照预期”炒一把就走。
对投资者说:别被“短期暴利”迷了眼
香港证监会行政总裁梁凤仪说得非常直白:“近期稳定币相关股价的剧烈波动,暴露了投资者对风险认知的不足。”
她提醒大家:要清楚认识到这类投资可能带来的财务损失;不要被“短期暴涨”吸引,那可能是“回报假象”;对社交媒体上的“内幕消息”“独家进展”,保持高度警惕;证监会已有专门的监察团队和系统,紧盯市场异常交易;一旦发现操纵、欺诈行为,将果断出手,绝不手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