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市场观察 > 行业动态
竞泰解读|央行发布最新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投资需要关注哪些信息?
发布时间:2025-05-17

26043094-BGXBuc.jpg?auth_key=1747583999-

5月9日,央行发布的2025年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多篇专栏从不同角度体现出宏观政策思路的转变。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方向从过去的更多偏向投资,转向消费与投资并重,并更加重视消费。


报告中哪些需要关注的信息?竞泰帮您解读。


01


|思路转变:央行明确"消费与投资并重"新导向

去年10月,潘功胜在金融街论坛上提到,宏观政策的作用方向应该从过去更多偏向投资,转向消费与投资并重,并且更加重视消费。这标志着宏观政策思路的重大转变。


比如,在专栏2中,政策更注重促进消费。目前,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相比美国、日本等国还较低,这意味着我们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面对外需的不利冲击,有必要将促进消费内需置于更加优先的地位。


为了支持这一转变,人民银行于5月7日宣布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并于5月9日正式印发通知。这项政策旨在激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住宿餐饮、文体娱乐、教育等服务消费重点领域和养老产业的金融支持。


市场专家认为,这种从消费供给端发力的政策,能够更好地满足群众消费升级的需求。未来如果能与其他财政及行业政策协同配合,还能产生更多的协同效应。


报告专栏5则从政府部门资产负债表的角度对比了中美日三国政府债务情况,结果显示我国政府的债务是有资产支撑的。根据报告:我国广义政府总资产相当于GDP的166%,总负债相当于GDP的75%,净资产约占GDP的91%,且资产主要为具有较好增长性的国有企业股权。


业内人士认为,我国政府债务扩张有相应的资产支撑,这对加强民生保障、完善收入分配、推动经济转型和动态平衡都有重要意义。今年以来,地方新增专项债发行提速,一季度累计发行近1万亿元,有效拉动了投资增长,提振了信心。


报告专栏6明确指出,要促进物价合理回升,关键在于扩大有效需求。当前我国物价低位运行受多重因素共同影响:需求方面:消费下行压力持续存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房地产等传统领域投资收缩明显。供给方面:部分行业“内卷式”竞争严重,行业自律难以有效防止低价倾销。


业内专家分析,价格首先取决于商品供需关系,货币是次要因素。因此,价格调控思路应从以前的防“哄抬物价”转向防“低价倾销”。政府价格管理也应从鼓励企业“以价换量”转向引导企业“以质取胜”。


竞泰简单总结下这些政策变化和趋势:

宏观政策转向消费与投资并重:政策重点从单纯偏向投资转向消费与投资并重,尤其重视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设立5000亿元再贷款:支持住宿餐饮、文体娱乐、教育等领域及养老产业的发展,提升消费供给能力。

政府债务有资产支撑:我国政府债务有良好的资产基础,有助于增强市场信心。

推动物价合理回升:通过扩大有效需求,特别是关注消费和创新,推动物价合理回升。


对于投资者来说,这些政策信号表明,消费和创新将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02


|央行继续“放水养鱼”,保持宽松基调

整体来看,人民银行的政策立场非常明确:继续支持性货币政策,保持适度宽松,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并综合使用各种总量和结构性工具,确保市场流动性充足。


换句话说,钱不会太紧,也不会太松,刚刚好。


人民币汇率虽然面临外部压力,但在多重政策呵护下,还是保持了基本稳定。金融市场整体运行也较为平稳,没有出现大起大落。


政策操作更精细、更高效,具体操作上,也有一些优化调整:中期借贷便利(MLF)中标方式有变化,可能更公平、更市场化;两项资本市场支持工具被启用,帮助股市、债市稳住情绪;支农再贷款和支小再贷款合并为“支农支小再贷款”,简化流程,提高效率。


这些调整看似不大,但其实都是为了让资金更顺畅地流向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和农业领域。


市场怎么看?信心还在!市场人士普遍认为,这几年央行多次降准、降息的效果正在逐步显现,融资环境总体偏宽松。更重要的是,新的政策信号也在不断释放,说明央行并没有“躺平”,而是在持续发力。


他们总结出三个重点方向:

一、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这和中央政治局会议的精神高度一致,传递出一个积极信号:货币政策会继续保持适度宽松,为经济稳增长保驾护航。

企业和老百姓可以放心,融资渠道仍然通畅,贷款难度相对可控。


二、消费是扩内需的关键抓手

外需疲软的大背景下,扩大内需的重点已经转向提振消费。为此,央行还专门设立了一个新工具——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5000亿元,定向支持住宿餐饮、文体娱乐、教育、养老等服务行业。

专家预计,未来服务业的消费潜力将进一步释放,相关板块也可能迎来一波机会。


三、积极应对美国关税冲击

报告里多次提到“关税政策”,说明央行对美国那边的贸易动作高度关注。面对外部不确定性,宏观政策已经在主动应对,比如通过金融手段稳定外贸预期。


这也意味着,接下来可能会有更多政策出台,帮助出口企业缓解压力,守住外贸基本盘。


后续怎么走?潘功胜行长给了答案!就在5月7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宣布了一揽子重磅金融政策,包括:三大类十项举措:继续降准、降息;优化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推出支持科技创新的新工具。一句话概括就是:该出手时就出手,既要稳又要进!


从这份报告和近期政策动向来看,竞泰认为央行的思路非常清晰保持货币政策适度宽松,不搞“大水漫灌”,但也不让市场缺钱;精准滴灌实体经济,尤其是消费、科技、养老、中小微企业等领域;积极应对外部风险,稳外贸、稳预期,不让外部冲击影响国内大局。


对于投资者来说,这意味着我们可以重点关注:

消费复苏相关的板块(如旅游、餐饮、教育、养老服务);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芯片、AI、高端制造);

受益于宽松政策的金融地产链(特别是优质房企、城投转型平台)。


03


|央行的“新姿势”:让政策利率更清晰

去年7月,央行明确了一个重要规则: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就是我们的政策利率,也就是说,这是央行政策方向最直接的“风向标”。


今年呢?央行又调整了中期借贷便利(MLF)的招标模式,进一步淡化它的“政策利率”色彩,让它回归到它本来的角色——一个提供中期流动性的工具,而不是用来释放货币政策信号的“话筒”。


简单来说,就是:7天逆回购利率决定短期资金成本;MLF利率更多只是反映中长期资金供需。这样分工明确之后,利率体系就更清晰了,市场也更容易理解央行的意图。


为什么要这么做?专家说,这是为了推动建立一个更加市场化、透明化的利率调控机制。就像潘功胜行长之前在陆家嘴论坛上说的那样:我们要让利率传导机制更顺畅,让政策效果更精准。


现在,央行通过调节政策利率(比如7天逆回购),影响银行间市场的利率(比如同业存单利率)、债券市场利率(比如国债收益率),再逐步传导到我们普通人最关心的贷款利率和存款利率。


这样一来,就能更好地影响大家的消费和投资行为,提升整体社会需求。


贷款利息已经很低了,但还有“隐藏费用”,报告里还提到一个有意思的数据:3月份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约为3.3%,同比下降约0.5个百分点,处于历史低位。


听起来是不是挺好的?不过专家提醒我们注意一件事:贷款利息已经很低了,但融资成本不一定真的低。为什么?因为很多企业反映,除了利息之外,还有不少“附加费用”——比如抵押担保费、评估费、财务顾问费等等。有些企业的非利息成本甚至比利息本身还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央行从去年开始推行“明示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的做法,给企业一张“贷款明白纸”,把所有的费用都列清楚,让企业和银行之间“对账对得清、算账算得明”。


这个做法效果不错,但还不够。接下来,金融机构需要转变思路,不能光想着怎么赚服务费,而是要真正为企业提供有价值的服务。同时,地方政府、财政部门也要配合,减轻企业负担。当然啦,企业自己也不能掉链子,信用建设、财务管理都要跟上。


最后,报告还专门讲了讲债券市场的情况。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发展迅速,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但问题也不少,尤其是利率波动带来的风险。


比如说,国债虽然是国家发行的,没有信用风险,但不代表就没有风险。如果市场利率上升,国债的价格就会下跌,投资者就可能亏钱。这就是所谓的“利率风险”。


所以,央行也在加强制度建设,比如完善信息披露、优化交易机制、强化投资者保护等,让债券市场走得更稳、更远。


竞泰总结一下,报告的内容有点干货,但其实核心思想很简单:央行正在打造一套更清晰、更高效的利率体系,让政策信号更好懂;贷款利息已经很低了,但非利息成本还需要继续压降;债券市场发展快,但利率风险不容忽视,制度建设必须跟上。


对于投资者来说,这些都会是接下来持续跟踪的重点。


统一服务热线:
18117862238
邮箱地址:yumiao@jt-capital.com.cn
公司地址:成都市高新区泰合·国际金融中心18层

Copyright © 2021 jt-capital.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竞泰资本 粤ICP备2022003949号-1  

快速链接

Copyright © 2021 jt-capital.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竞泰资本 粤ICP备20220039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