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腾讯发布2024年第四季度及全年业绩报告显示,由于AI战略进入重投期,其去年全年资本开支突破767亿元,同比增长221%,创历史新高,占全年6603亿元收入的约12%。
AI战略毫无疑问成为了资本市场的关注焦点。
腾讯总裁刘炽平透露,腾讯去年四季度资本支出增加的非常显著,因为腾讯在这一季度购买了更多GPU以满足推理需求。“我们计划在2025年进一步增加资本支出,并预计资本支出将占收入的低两位数百分比。”
也就是说,腾讯今年的资本支出很有可能达到千亿级别。
|腾讯正在重塑AI战略
首先,马化腾提到几个月前他们重组了AI团队,目的就是为了更快地推出新产品和深入研究模型。不仅如此,腾讯还增加了在AI方面的投资,尤其是加大了对自家原创AI产品的研发和推广力度。
为什么腾讯敢这么"烧钱"?
因为这些投入预计会给腾讯带来不错的回报,比如通过提高广告业务的效率和延长游戏的生命周期。而且,随着个人AI应用越来越普及,以及更多企业开始采用腾讯的AI服务,长远来看,这将为公司创造更大的价值。
就在发布财报的同一天,在2025年的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上海峰会上,腾讯详细介绍了他们的AI战略。简单来说,腾讯计划采取“坚定投资自主研发+积极拥抱开源”的多模型策略,在基础层、模型层和应用层全面布局,提供丰富的AI产品,帮助各行各业增长创新。
这意味着,除了接入DeepSeek这样的先进大模型外,腾讯还会继续加强自家大模型的研发投入。
目前,腾讯正在下一盘AI大棋。虽然短期投入加大,但这些布局很可能在未来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业绩增长。投资者可以重点关注其AI业务与现有产品的协同效应,毕竟在AI时代,像腾讯这样的生态型企业优势明显。
|在AI战略上开始主动转守为攻
腾讯最近在AI领域的一个大动作——“闪电战”计划。可以说,腾讯在这场竞赛中可是冲得最快的那一个,尤其是在拥抱DeepSeek模型这件事上。
从2月开始,腾讯就全面启动了这个计划,成为了各大厂里最积极接入DeepSeek的领头羊。不只是简单地把DeepSeek加入到几个产品里,腾讯还大胆地在自己的主力C端产品中引入了DeepSeek,这在头部厂商中还是第一次。
现在,包括微信、元宝、QQ浏览器、QQ音乐、ima(腾讯智能工作台)、腾讯文档以及腾讯地图在内的众多腾讯产品都已经接入了DeepSeek,并且还能同时支持自家研发的混元大模型。这就好比给这些产品装上了双重引擎,让它们在AI的赛道上跑得更快更稳。
在这场AI应用的开年大战中,有两个特别引人注目的战术。第一个是微信搜索接入了DeepSeek大模型。考虑到微信拥有超过13亿的月活跃用户,这个举动无疑是个超级亮点。第二个则是腾讯集中资源,大力推动元宝的发展,据说在短短35天内就更新了30个版本,这力度真的不是盖的。
自DeepSeek-R1模型发布并开源以来,已经有不少互联网产品纷纷接入,大家都想通过这款备受认可的模型来争夺更多的市场份额。不过,无论其他产品的努力如何,都没有微信这样拥有超13亿用户的超级平台接入来得震撼。
竞泰认为,腾讯这次AI布局既大胆又聪明:用DeepSeek快速补强能力,用微信放大规模效应,用元宝探索创新。这种"拿来主义+自主创新"的组合拳,很可能让腾讯在AI时代继续保持领先。
|腾讯今年冲千亿级别的预算
腾讯在AI上的投入已经开始在财报上显现出来。今年,他们计划投入千亿级别的预算,在这方面看来,他们的决心和力度一点都不比阿里逊色。
钱都花在哪了?
刘炽平透露,一部分会继续投入到自主研发的模型中,并加快各个业务集团的AI应用开发。同时,腾讯也会花一些钱在市场营销上,比如提高用户对新AI产品(像元宝)的认知度和使用率。
刘炽平还提到:“我们相信这些投资将带来良好的经济回报,同时也有能力并愿意为股东提供资本回报。” 计划是在2025年回购至少800亿港元的股票。
在真金白银的支持下,从企业级(B端)到消费者级(C端),腾讯正在全面铺开其AI应用的地图。这一战略有望成为腾讯的第二增长曲线。不过,投资者也提醒说,虽然AI技术能提升腾讯现有产品的智能化水平,尤其是微信生态有着巨大的商业化潜力,但要实现新的增长,关键还是要看技术突破和市场应用。
年初以来,港股科技股表现抢眼,其中腾讯股价持续上涨,已经突破了500港元的大关,从年初到现在涨幅超过了29%。截至3月19日收盘,腾讯股价约为540港元一股,总市值达到了约4.96万亿港元。
腾讯正在用"钞能力"加速AI布局。虽然离2021年7万亿的市值巅峰还有距离,但AI很可能成为腾讯重回巅峰的关键引擎。凭借社交和游戏两大支柱业务,稳坐中国“科技股之王”的宝座,在过去、现在乃至未来都将是值得关注的投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