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5年第一季度(总第108次)例会消息:建议加大货币政策调控强度,提高货币政策调控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择机降准降息。
会议有哪些值得关注的投资信息?竞泰为您解读。
|货币政策稳字当头
竞泰认为今年的宏观调控政策可谓是“稳”字当头,货币政策适度宽松,逆周期调节力度加大,为经济持续回升创造了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成效显著,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也发挥了积极作用,货币政策传导效率提升,社会融资成本处于历史低位。外汇市场供需平衡,经常账户顺差稳定,外汇储备充足,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但预期趋稳,整体保持在合理均衡水平。金融市场运行总体平稳,没有大起大落。
从全球来看,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严峻,世界经济增长动力不足,主要经济体的表现分化明显,通胀走势和货币政策调整的不确定性也在上升。反观国内,经济运行总体平稳,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但依然面临内需不足、风险隐患较多等挑战。
面对这些挑战,会议提出要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强逆周期调节,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同时,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要协同配合,确保经济稳定增长,物价保持在合理水平。
从投资角度来看,当前的货币政策环境为市场提供了稳定的流动性支持:社会融资成本处于历史低位,企业融资环境改善,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但预期趋稳,减少了外汇市场的波动风险。
|择机降准降息
竞泰为这次会议为下阶段的货币政策定下了清晰的基调:“灵活调控、精准发力、稳中求进”。会议建议加大货币政策调控力度,提高政策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同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确保社会融资规模和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
会议还强调要强化央行政策利率的引导作用,完善市场化利率形成机制,发挥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的作用,确保利率政策的有效执行和监督。目标是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从宏观审慎的角度观察债市运行,重点关注长期收益率的变化,确保资金高效使用,防止资金空转。
在外汇市场方面,会议提出要增强市场韧性,稳定市场预期,加强管理,坚决纠正顺周期行为,打击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防范汇率超调风险,确保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
会议还提到,要充分利用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等工具,探索常态化制度安排,维护资本市场稳定。同时,持续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支持小微企业融资,进一步打通中小微企业融资的堵点和卡点。
在房地产方面,会议提出要推动已出台的金融政策落地见效,加大存量商品房和土地盘活力度,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完善房地产金融基础性制度,助力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此外,会议还强调要落实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的金融政策,推进金融高水平双向开放,提升开放条件下的经济金融管理能力和风险防控能力。
在竞泰看来,这些政策传递了2点重要信息:
适时降准降息和加大信贷投放,将为市场提供充足的流动性支持。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的降低将直接利好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
|总量宽松,结构精准
在总量上,货币政策的状态是支持性的,整体比较宽松。相比之下,美联储虽然去年降息了3次共100个基点,但政策利率依然处于高位,货币政策状态仍然是限制性的。而中国央行近年来多次降准降息,今年还将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择机进一步降准降息。
目前,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平均为6.6%,仍有下行空间,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资金利率也有下调余地。央行还将综合运用公开市场操作、中期借贷便利、再贷款再贴现等工具,保持市场流动性充裕,降低银行负债成本,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确保社会融资规模和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
在结构上,货币政策将更加注重精准发力,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具体措施包括:扩大科技创新再贷款:进一步扩大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规模,拓宽政策覆盖面,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小微、养老金融等领域的支持力度。创设新工具:研究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重点支持科技创新、消费促进和外贸稳定。资本市场支持:用好支持资本市场的两项货币政策工具,与证监会探索常态化制度安排,维护资本市场稳定发展。
从投资角度来看,总量宽松利好市场:降准降息和流动性充裕将为市场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利好股市和债市。结构性机会凸显:科技创新、绿色金融、普惠小微等领域将获得更多政策红利,投资者可关注相关板块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