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市场观察 > 行业动态
竞泰解读|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如何让发力?
发布时间:2025-03-16

image.png

3月6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经济主题记者会。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现场表示,将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择机降准降息。


根据潘功胜的相关表述及记者采访看,货币政策操作上,短期内结构性工具优于数量型工具,数量型工具又优于价格型工具。究其原因,在净息差、汇率掣肘的背景下,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发力的空间更大。


今年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在哪些方面发力?竞泰为您解读。


01


|货币政策新棋局:降准先行,降息待机

竞泰认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方向明确,但具体操作上更注重结构性工具的使用,而非传统的总量工具。这一策略的背后,既有国内经济金融形势的考量,也有外部压力和内部掣肘的影响。


从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来看,央行更倾向于优先使用结构性工具,其次是数量型工具(如降准),最后才是价格型工具(如降息)。这种优先级排序反映了当前货币政策的重心:在稳息差、稳汇率的背景下,避免过度依赖降息带来的负面影响。


目前,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平均为6.6%,仍有下行空间,这使得降准成为短期内更可行的政策选项。相比之下,降息面临内外双重压力:外部是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性,内部则是商业银行净息差的持续收窄。截至去年末,商业银行净息差已降至1.52%,创历史新低,远低于1.8%的合意水平。这种局面限制了政策利率(如7天逆回购利率)和LPR的下调空间。


在总量宽松面临约束的情况下,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成为政策发力的重要方向。央行通过定向支持科技创新、稳定楼市股市以及提振消费,既实现了精准调控,又避免了全面降息对息差和汇率的冲击。这种策略不仅有助于缓解商业银行的经营压力,还能增强其对实体经济的支持能力。


短期内,7天逆回购利率和LPR下调的可能性较低,降准则更具操作空间。预计央行将根据二三季度的经济基本面和外部压力变化,择机调整政策工具的使用。财信国际经济研究院副院长伍超明也指出,结构性工具将成为当前货币政策宽松的主要抓手。


02


|结构性降息:央行精准发力,银行与重点领域双赢

竞泰认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已成为中国央行政策工具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自2021年以来,央行陆续创设了多种再贷款工具,如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这些工具的利率一直保持在1.75%,并通过“先贷后借”的直达机制,精准支持相关领域的发展。


截至去年9月末,央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已达18项,其中10项处于存续状态,余额合计6.66万亿元。这些工具的运作机制相似,期限均为一年期,利率较低,旨在加强对特定领域的支持。然而,随着央行多次降息,政策利率与再贷款利率之间的利差逐渐收窄甚至倒挂。例如,2021年11月7天逆回购利率为2.2%,与再贷款利率的利差为45BP;而目前7天逆回购利率已降至1.5%,利差转为-25BP。


这种利差变化带来了两个问题:一是特定领域贷款利率与普通贷款利率的利差缩小,降低了企业申请特定领域贷款的动力;二是金融机构通过再贷款投放的贷款利率与再贷款利率之间的利差压缩,进一步加剧了银行净息差的压力。因此,从客观上看,下调再贷款利率已成为必要之举。


央行行长潘功胜在近期发布会上表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资金利率仍有下行空间。结合历史经验,再贷款利率的调降幅度通常为25BP。例如,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在2020年、2021年和2024年分别下调了25BP,目前为2%。若未来再贷款利率下调,预计也将遵循这一幅度,即从1.75%降至1.5%。


与全面降息相比,结构性降息具有独特的优势。它不仅能激发银行对特定领域的支持意愿,还能直接降低银行负债成本,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净息差收窄的压力。这种定向调控的方式,既实现了精准支持,又避免了全面降息可能带来的副作用。


竞泰建议投资者关注再贷款利率调整:若再贷款利率下调25BP至1.5%,将直接利好银行板块,尤其是中小银行,因其负债成本有望降低。


03


|8000亿撬动万亿信贷,消费与资本市场迎新机

竞泰认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进一步发力,尤其是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的额度提升,标志着央行在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科技创新领域方面的政策力度持续加码。潘功胜近期表示,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的额度将从目前的5000亿元扩大至8000亿至10000亿元,这一举措将显著增强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重点领域技术改造的金融支持。


自去年4月创设以来,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已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24年底,银行已对接项目2.2万个,对接率高达93.3%;签订贷款合同金额超过8000亿元,企业实际用款近2000亿元,对应项目投资总额达2.2万亿元。与其他再贷款工具不同,该工具还配套了财政贴息政策,使得设备更新贷款的实际融资成本低至1.5%,远低于1年期LPR的3.1%。这一低成本融资优势极大地激发了企业的参与热情。


此次额度提升至8000亿至10000亿元后,科技创新再贷款将成为仅次于支小再贷款的第二大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按60%的资金支持比例计算,这一额度可撬动1.33万亿至1.67万亿元的信贷增量,进一步放大政策效果。


潘功胜还提到,央行将研究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重点支持科技创新、消费提振和外贸稳定等领域。结合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扩大内需、提振消费”的重点任务,市场普遍预期央行可能推出相关再贷款工具,直接支持消费领域的发展。


此外,央行还将与证监会合作,探索常态化制度安排,支持资本市场稳定发展。这一表态表明,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范围正在从传统的信贷市场向资本市场延伸,进一步拓宽了政策支持的空间。


竞泰建议投资者关注科技创新领域:科技创新再贷款额度的提升将直接利好科技型中小企业和设备更新相关行业,建议重点关注半导体、新能源、高端制造等领域的投资机会。


留意资本市场政策:央行与证监会的合作可能为资本市场带来新的流动性支持,投资者可关注券商、资管等相关板块的表现。



统一服务热线:
18117862238
邮箱地址:yumiao@jt-capital.com.cn
公司地址:成都市高新区泰合·国际金融中心18层

Copyright © 2021 jt-capital.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竞泰资本 粤ICP备2022003949号-1  

快速链接

Copyright © 2021 jt-capital.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竞泰资本 粤ICP备20220039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