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中美经贸中方牵头人、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应约与美国财长贝森特举行视频通话。这是特朗普政府上任以来,中美经济领域高层官员之间进行的首次通话。
在当前中美关系和中美经贸关系的严峻形势下,此次沟通,释放了哪些信号?
|中美经贸关系:互利共赢的本质与合作的广阔前景
在最近的一次视频通话中,中美双方认同了中美经贸关系的重要性,并强调了两国作为伟大国家,在追求各自梦想的同时致力于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双方一致认为,中美两国间拥有广泛共同利益和广阔的合作空间,可以成为伙伴和朋友。中美经贸关系的本质是互利共赢,对抗冲突不应是我们选择的道路。
从共同利益出发
中方始终从两国及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角度看待和处理中美经贸关系,这一立场从未改变。事实上,2024年中美贸易额逆势增长3.7%,达到6882.8亿美元,这表明即便经历了风风雨雨,中美之间的大规模经贸合作依然强劲,显示出双方企业和民众都能从中受益,并有强烈的合作动力。
数据背后的真相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美国整体贸易逆差在去年达到了新高,比2017年关税战开打前上涨约50%,但这些关税并未能解决美方的关切。这说明分歧和矛盾最终还是要通过沟通协商来解决,而非单纯依赖贸易壁垒或制裁措施。
经贸合作的实际效益
这些年,中美经贸关系经受住了考验,持续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活力。数据表明,即便在充满挑战的环境中,中美之间的经贸往来依旧保持增长态势。这种现象不仅证明了市场力量的强大,也反映了企业界对深化双边合作的信心。
|中方严正关切与坚定立场
在视频通话中,中美双方就中美经贸关系的重要性达成共识。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沟通中,中方特别就近期美国对华加征关税等限制措施表达了严正关切。面对美方单方面挑起的关税措施,中方不仅说到做到,进行了坚决的关税反制,还在通话中进一步阐明了其原则立场。如果美方后续还有其他行动,中方必将采取坚决措施维护自身利益。
关税背后的深层原因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教授崔凡分析指出,美国政府这一轮加征关税的对象明显增多,力度也显著加大。关税作为财政收入的作用逐渐凸显,这背后的最大原因是美国国内的财政压力。通过对外加税来部分抵消对内减税带来的财政缺口,已成为特朗普政府解决国内经济问题的一种长期策略。
同时,关税也被视为美方开启对外谈判、影响谈判局势的一张“牌”。特朗普曾公开表示希望与中国达成一项涵盖大规模采购、投资承诺以及核安全等多个议题的“大协议”。因此,如果后期中美之间开启正式谈判,美方间歇性挥舞关税大棒仍是大概率事件。
中方的态度与立场
对于这些情况,中方心知肚明,并表现出淡然处之的态度。正如中方所强调的,“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 这句话不仅体现了中方对谈判持开放态度,同时也表明了其捍卫自身利益的决心。
|同意继续沟通
根据中方发布的新闻稿,中美双方在最近的一次视频通话中达成共识,同意就彼此关心的问题继续保持沟通。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与中方副总理何立峰均表达了继续对话的意愿,这表明两国经济领域的高层互动将会持续进行。
持续沟通的重要性
此外,中国一些经贸部门负责人也向美方新任经贸高层官员发去了履新贺信,体现了中方希望保持和加强双边经贸沟通渠道的建设性态度,并得到了美方的积极回应。这种互动不仅有助于缓解当前的紧张局势,也为未来的合作奠定了基础。
实际上,中美之间可以讨论的话题非常广泛,不仅仅局限于各自的关切事项,还包括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等议题。通过G20、APEC财金渠道等多边机制,中美一直保持着密切的沟通。这些努力对于促进两国乃至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