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1月17日发布了《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裁量基本规则》(以下简称《裁量规则》),《裁量规则》明确了行政处罚梯次,统一各执法机关裁量标准,用于指导、规范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的行政处罚裁量工作,为公平开展行政执法工作提供制度保障。《裁量规则》自2025年3月1日起施行。
|规范行政处罚裁量,保障执法公正
《裁量规则》共计二十五条,为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在行使行政处罚裁量权时提供明确指导。该规则主要涵盖三个方面内容,以确保行政处罚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一、明确行政处罚裁量的基本要求
《裁量规则》首先明确了其制定的目的和法律依据,定义了行政处罚裁量的概念,并规定了行使裁量权应遵循的指导原则和政策。这些基本原则确保了行政处罚既具灵活性又能保持一致性,从而维护市场秩序和保护投资者权益。
二、细化裁量阶次与适用情形
规则详细划分了不予处罚、免予处罚、减轻处罚、从轻处罚、一般处罚及从重处罚六个裁量阶次,并对每个阶次的具体含义进行了界定。对于当事人同时存在多个情节(如从轻、减轻或从重)的情况,《裁量规则》强调应当综合考虑案件具体情况后作出决定。这一安排有助于避免机械执法,确保每个案件都能得到公正处理。
三、结合实际操作需求,提出具体要求
基于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的执法实践,《裁量规则》还特别针对以下几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1、没收违法所得:明确了如何计算和没收违法所得。
2、共同违法人处罚:规定了共同违法行为中各责任人的处罚标准。
3、单位直接责任人员处罚:确定了对单位内部直接责任人进行处罚的原则。
4、行为个数和处罚次数:引入“多个独立违法行为累计处罚”的概念,防止违法行为逃避应有的法律责任。
5、新旧法律适用问题:确立了“从旧兼从轻”以及“违法行为跨越新旧法时适用新法”的原则,确保法律适用的一致性和公平性。
6、主要负责人批准或集体讨论的情形:明确了重大行政处罚需经主要负责人批准或集体讨论通过的要求。
7、推进‘立体追责’和‘行刑衔接’:强调了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之间的衔接配合,形成全方位的责任追究机制。
8、监督与指导:规定证监会将对派出机构行使处罚权进行监督和指导,确保执法行为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的要求。
|共同违法行为的处理方式
对于两个以上当事人共同实施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违法行为,《裁量规则》确立了“先整体认定后分别处罚”的原则。这意味着,首先需要对整个违法行为进行整体评估和定性,然后再根据各当事人的具体行为和责任分别给予相应的处罚。然而,如果法律、行政法规或规章已经为共同违法行为规定了独立罚则,则直接依据这些特定罚则进行处理。
立体追责与综合惩防
为了构建全面的法律责任体系,《裁量规则》强调立体追责和综合惩防的重要性。具体措施包括:
1、刑事责任追究:一旦发现违法行为涉嫌犯罪,将依照规定及时移送司法机关,确保依法严惩犯罪行为。
2、民事责任配合:对于同时构成民事侵权的违法行为,《裁量规则》要求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民事责任的追究工作,保障受害者的合法权益。
3、行政监管措施:即使在某些情况下依法不予行政处罚,仍可根据情节采取适当的行政监管措施,如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通知相关自律组织采取纪律处分等,以强化市场约束力。
|进一步明确“行刑衔接”机制
行刑衔接的具体情形
《裁量规则》对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的衔接(简称“行刑衔接”)进行了详细规定,明确了不同情形下的处理方式:
先行后刑:当违法行为涉嫌犯罪并已给予没收违法所得、罚款等行政处罚时,在移送司法机关的文书中应写明已执行的没收违法所得和缴纳罚款的情况。这确保了行政与刑事程序之间的信息透明度和一致性。
先刑后行:如果违法行为构成犯罪且被判处罚金,在后续需要进行行政处罚时,则不再给予罚款,以避免重复处罚,体现过罚相当的原则。
刑事回转:对于涉嫌犯罪并已移送司法机关但最终依法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或免予刑事处罚的案件,若仍需给予行政处罚,则依法进行相应处罚,确保违法行为得到适当处理。
精准透明的裁量标准
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指出,《裁量规则》使行政处罚裁量更加精准和透明。通过明确裁量阶次和裁量情节,避免了简单地一律就高或就低处罚的现象,防止出现过罚不相适应的情况,如重责轻罚或轻责重罚。这一改进不仅让人民群众能够清楚了解处罚依据,感受到公平正义,同时也体现了从严监管的政策导向,按照过罚相当原则严肃惩处重大违法个案。
教育引导与合作监管
此外,《裁量规则》还充分发挥了行政处罚教育引导的功能,旨在促进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自觉守法并配合监管:
对于初次违法且危害后果轻微并及时改正的行为,可以不予处罚,鼓励自我纠正。
案发前主动举报单位违法行为,并积极配合查处的“吹哨人”,将依法减轻处罚,激励内部监督。
对于违法事实没有异议且签署认错认罚具结书的当事人,可以从轻处罚,促使当事人积极面对并改正错误。
综上所述,《裁量规则》不仅提升了行政处罚的精准性和透明度,还通过合理的裁量标准和人性化的处理方式,增强了公众对法律的信任感,同时促进了市场参与者的自律意识,为维护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