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证监会副主席陈华平在出席第十九届中国(深圳)国际期货大会时指出,证监会将继续拓展跨境合作。支持境内外交易所开展结算价授权、跨境商品ETF等业务,允许境外交易所推出更多挂钩境内期货价格的金融产品。发言中有哪些重点信息?竞泰为您解读。
解读一|期货市场发展成就显著,服务实体经济效果突出
陈华平表示,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我国期货市场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促进了市场的平稳运行与高质量发展。目前,我国期货市场已构建了一个涵盖广泛领域的品种体系,包括农产品、金属、能源、化工、建材、航运和金融等国民经济关键领域,并上市了143个期货期权品种。这些产品不仅丰富了投资者的选择,也使得成熟商品期货的期权覆盖率超过了80%,推动了多元联动的产品生态系统的形成。
从交易总量来看,今年前11个月,期货市场累计成交金额达到了561.99万亿元,同比增长7.98%。截至11月底,市场有效客户数量达到248.98万户,资金总量为1.73万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了12.86%和14.97%。值得注意的是,在持仓结构上,法人客户的持仓占比高达64.93%,而特殊法人的日均权益占比则达到了50%,显示出产业和机构客户已经成为影响期货市场运行质量和效率的重要力量。
价格影响力方面,我国大部分期货品种的价格已成为境内贸易定价的基础标准,尤其是一些开放型品种如原油、橡胶、PTA和铁矿石等,在亚太地区拥有重要的价格影响力,被广泛应用于跨境贸易定价。例如,“上海胶”期货价格挂钩的跨境贸易量约占中国天然橡胶进口量的40%。
服务实体经济的效果也非常显著。企业普遍参考期货价格来规划生产和经营活动,并使用期货期权工具进行套期保值,以减少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在有色金属、油脂油料、能源化工等行业,期货市场已经成为保障企业平稳运营及产业链稳定运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保险+期货”模式更是为广大农户和农地提供了实质性的保护。
最后,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上,我国期货市场建立了一套既遵循国际惯例又体现中国特色的风险管理体系。自上世纪末清理整顿以来,该体系确保了市场连续二十多年的平稳运行,成功抵御了多次国内外经济危机和周期性市场波动的影响,证明了其强大韧性和自我修复能力。这些宝贵经验也被国际证监会组织采纳,纳入新修订的《商品衍生品市场监管原则》中。
解读二|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我国拥有超大规模的市场,这是国家发展的重要优势和应对复杂变局的坚实依托。为了更充分地发挥这一优势,进一步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有助于在更大范围内深化分工与协作,更能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已对此作出明确部署,而期货市场的高质量发展,在价格、流通、标准等多个层面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一、价格体系建设
期货市场通过其价格发现功能,能够将各类参与者分散持有的私有信息整合加工成公开、透明且连续的期货价格。科学合理的升贴水设置考虑到了不同品质和区域的特点,从而在全国层面上构建起一个集中、高效、全面覆盖的价格体系。这种价格机制不仅增强了市场的透明度,也为各方参与者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
二、流通体系建设
期货交易所已经建立了遍布全国的交割网络。通过优化期货交割库布局及标准仓单管理规则,可以更好地发挥期货交割库和标准仓单的功能,降低企业的仓储和物流成本,提升大宗商品在全国范围内的流通效率。此举对于畅通国内大循环有着积极的意义。
三、标准体系建设
期货质量标准因其权威性和统一性,对市场参与者具有广泛影响,已成为我国标准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日益增长,不断优化和完善期货标准,不仅能强化其引领作用,还能激励企业改进生产技术、提高产品质量,促进产业升级和标准提升。
解读三|发展“五篇金融大文章”
陈华平指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和数字金融这“五篇大文章”,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着力点,也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期货市场的高质量发展,将在这些领域开创新局面,推动金融体系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经济战略。
一、助力科技金融
在科技金融方面,期货交易所正逐步向新能源和新材料等领域扩展品种布局,为科技型企业提供锁定原料成本和有效管理库存的工具。期货经营机构可根据科技型企业的特定需求,量身定制场外衍生产品,提供个性化的风险管理服务,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健前行。
二、推动绿色金融
对于绿色金融,期货市场通过丰富绿色期货品种和完善交割制度,按绿色标准引领实体企业实现低碳转型。适时推出的碳排放权期货将有助于完善全国碳市场,强化碳市场在引导减排资源优化配置中的基础作用,促进经济社会绿色发展。
三、深化普惠金融
在普惠金融领域,“保险+期货”模式不断优化,深入基层,为乡村振兴和农民收益稳定提供了坚实保障。期货经营机构的服务进一步下沉,覆盖更多中小微企业,使期货价格和工具惠及更广泛的市场主体,提高了风险管理服务的普及性和可及性。
四、支持养老金融
针对养老金融,金融期货市场将拓宽产品范围并提升运行效率,更好地支持养老金的套期保值交易,确保养老金收益的稳定性。这一举措对于增强老年人群体的生活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五、促进数字金融
最后,在数字金融方面,期货市场各经营主体加速数字化转型,提升了期货及衍生品服务的质量与效率。期货市场培育的数字技术还将溢出至现货市场,带动商品现货市场的优化升级,提高其信用水平和发展质量,从而构建更加智能化、高效的金融市场生态系统。
解读四|扩大对外开放,深化国际合作
证监会将坚定不移地推进期货市场的高水平对外开放,坚持市场化、法治化的改革方向,真诚欢迎全球投资者参与中国期货市场建设,共同分享中国经济改革发展的红利。
一、持续增加开放品种
为促进国际资本的参与,证监会将稳步推进符合条件的期货和期权品种纳入特定品种范围,直接引入境外交易者。同时,分批有序地扩大合格境外投资者可参与的商品期货和期权交易品种,丰富国际市场参与者的选择。
二、拓展跨境合作
证监会积极支持境内外交易所开展多样化的跨境业务合作。这包括结算价授权、跨境商品ETF等创新形式,并允许境外交易所推出挂钩境内期货价格的金融产品。此举不仅有助于提升中国期货价格的国际影响力,也将助力中国期货价格走向世界舞台。
三、加强监管交流与合作
在推进开放的同时,证监会致力于构建与开放环境相适应的中国特色期货监管制度。我们将研究借鉴境外成熟市场的先进经验,加快形成更具包容性和适应性的国际监管规则。通过加强与国际同行的交流与合作,证监会旨在建立一个既符合国际标准又具备中国特色的高效监管体系,确保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