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因素和发展趋势
|驱动因素——政策支持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产业发展政策,鼓励和支持无人机以及航空光电吊舱行业的发展。例如,《中国制造2025》提出要加强航空航天装备的研发和制造,提升航空光电吊舱等核心部件的自主创新能力;《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加强航空光电吊舱等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的建设,推动产业聚集和发展。
|驱动因素——战争形态
随着我国国防装备的机械化、信息化、无人化、智能化进程持续推进,在国防战略转型的影响下将推动军队加大对武器装备的采购,进而给行业带来确定性的发展,而新军兵种的成立、新型号的加速列装以及信息化进程的持续推进也将推进军用光电侦察装备行业的发展。
军用光电侦察装备的重要性已在近代典型的现代化战争中得到充分证明,如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以及最近的俄乌战争、巴以战争等。经过多年发展,军用光电侦察装备品种越来越齐全、性能越来越先进、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军用光电侦察装备已广泛应用于单兵、战车、飞机、舰船等多种平台。
|驱动因素——军费扩张
根据财政部公布数据,我国2022年国防军费预算已达到14,504.50亿元,增速7.1%。根据《新时代的中国国防》披露,我国国防军费由人员生活费、训练维持费、装备费构成,其中装备费用近年占比快速提升,从2010年的33.2%提升至2017年的41.1%,达到4,288.35亿元。近年我国国防军费情况如下:
|驱动因素——民用领域
另一方面航空光电吊舱在民用领域的需求快速增长,特别是随着工业级无人机市场的爆发,该领域对航空光电吊舱的需求量迅速增加,通过搭载光电吊舱无人机还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公安监控、应急救援、航空拍摄、工业作业、环境监测和农业查勘等方面,大大的拓展了无人机本身的用途。
数据显示,我国民用无人机市场规模由2017年的79亿元增至2020年的361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5.9%,预计到“十四五”末期,我国工业级无人机市场规模将突破1500亿元,占全球市场规模比例超过50%。未来随着工业级、消费级无人机市场的逐渐兴起,我国光电吊舱民用市场将迎来了新一轮增长期。
|发展趋势:规模效应、马太效应显著,强者恒强
光电吊舱产业发展严重依托核心组件的不断更新换代,这需要高昂的研发投入、漫长的研发周期以及高风险,头部企业具备先发优势和融资优势,更加能投入、敢投入、持续投入。
另一方面,俄乌战争中尖端技术如察打一体机等因为高昂的价格更多用于监察、威慑,广泛使用的是自杀式小型无人机、巡飞弹等性价比高的产品,所以未来光电吊舱规模效应显著优势下更能降低价格,同样有利于头部企业建立竞争壁垒,最终形成寡头垄断式市场。
|发展趋势:低端看量,高端看差异化
当前国内光电吊舱市场呈现出制造商众多、彼此间互不依赖、产品存在显著差异以及进出市场相对便捷等诸多特性。然而,尽管同行业产品之间有一定差异性,但一定程度的可替代性却使得各厂商之间展开激烈的竞争。
未来光电吊舱市场会逐渐分化,民用工业级无人机产品对于光电吊舱的稳定性要求相对较低,准入标准相对宽松,竞争者众多,将成为充分竞争市场,内卷打价格战,未来的市场格局或许是存在众多中小企业依托地域、渠道等特殊资源掌握区域性市场,或是有军品企业降维打击/产业链上游企业向下拓展推动产业整合,形成产业巨头,但本产业链条上的创业企业想要成长为巨头的难度极大(格局类似无人机又不同于无人机,无人机细分市场规模未来也将相当可观,而吊舱市场有限)。
相较之下,较为高端的军工光电系统装备市场壁垒更高,可走的细分差异化路线更多,在军工装备国产化步伐日益加速以及核心技术自主可控需求日益迫切的背景下,那些能够满足军工高端应用需求的光电吊舱制造商将会崭露头角,逐步实现应用领域的升级换代,进而获取到市场空间和盈利空间所带来的丰厚回报。
从业企业和投资机会
|从业相关企业——国外代表公司
海外代表公司有美国FLIR公司、雷神公司;以色列拉斐尔公司等。
|从业相关企业——军工院所
军工院所是我国光电吊舱市场的主要参与者,代表机构有613所(中航光电研究所)、205所、717所等。
|从业相关企业——上市公司
国内上市公司从事光电吊舱相关业务的有晶品特装、久之洋、星网宇达等。
|从业相关企业——非上市公司
国内非上市公司代表有长春通视、贯中精仪、品灵电子、上博智像、浩孚科技等。
|投资机会
民品市场壁垒低、格局差、参与者众多、下游应用小而散、客户小而散,创业企业成长性差,整合难度大,建议不予关注。
军品市场存在军民融合和国产化补链替代的机会,关注国内军备列装和海外军贸两大市场,国内军工院所核心团队创业和产业链上游龙头公司核心团队创业两类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