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在官网发布了《2024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简称《报告》。这份报告全面回顾了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和货币政策操作,对未来的政策方向进行了明确的指引。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央行如何支持经济稳步前行?报告中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竞泰为您解读。
解读一| 国内经济:边际更加乐观,关注物价与预期
《报告》认为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经济运行情况被描述为“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相较于上半年的“总体平稳”,这种表述显示出了一定的乐观情绪提升。
在物价方面,中国人民银行一直将稳定物价视为关键的政策目标之一。第三季度,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分别同比上涨了0.5%、0.6%和0.4%,前三季度平均上涨了0.3%,这表明通胀水平温和上升。此外,近期政府出台的一系列促进经济增长的新政策也将有助于刺激消费需求和宏观经济的增长。温和的通胀回升有助于缓解高实际利率对某些行业造成的压力,与降息措施相结合,可以为经济增长创造更佳的金融环境。
关于政策支持,“两重两新”政策在第二季度得到实施,而第三季度则推出了一系列新的稳增长措施,这些政策的效果正在逐渐显现。市场预期也随之改善,促进了政策效果的进一步增强。
未来,政策的支持力度不会减弱。最近,全国人大常委会宣布了超过10万亿元人民币的债务化解计划,超出了市场的预期。预计在12月份的经济工作会议前后,将会有更多支持性政策出台,如房地产税收优惠和债务置换等。而在明年的全国两会期间,可能会进一步部署提高财政赤字率和发行特别国债等措施,以继续推动经济发展。这些有序推出的政策表明,政府在经济周期的调整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为经济提供了持续的动力。
解读二|海外经济:关注通胀和海外主要央行货币政策变化
报告指出,为了应对未来的经济挑战,下一阶段需要确保融资和货币总量的合理增长。同时,要密切注意海外主要国家的货币政策变动,持续监控银行系统的流动性和金融市场动态。
目前,美国的服务业通胀比较顽固,地缘政治事件又导致了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这使得美国通胀下降的趋势变得不确定。美国劳动力市场紧俏,薪资增长速度较快,超过了消费价格的涨幅,这使得服务通胀难以迅速降低,给物价进一步下降带来了内部障碍。同时,地缘政治的不稳定也增加了美国通胀走势的不确定性。
另外,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内政和外交政策也可能发生变化。例如,特朗普支持贸易保护主义,若重新当选,他曾承诺将对所有进口到美国的商品征收10%的关税,特别是对中国商品的关税可能高达60%。如果这些关税政策得以实施,可能会对我方的出口造成一定的干扰。
这两个因素共同作用下,将对全球经济前景产生影响,对于我国来说,外部需求的不确定性可能会增加。今年上半年,由于美国经济表现出意外的韧性以及库存补充周期的影响,海外需求显著回暖,推动了我国出口的增长,前三季度出口增长率为6.2%,对欧美日等主要市场的出口增长了4.2%。然而,在全球经济持续低速增长,尤其是考虑到美国可能采取贸易限制措施的情况下,预计明年我国的出口将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
解读三|货币政策方面:提高货币政策精准性,M1、M2将更加灵敏
《报告》新增了一个专栏,讨论了货币供应量定义下的金融工具范畴出现了重要变化,建议货币供应量的统计口径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动态调整。
具体来说,有两点主要内容:
首先,在M1(狭义货币供应量)中考虑加入两种新的、更加灵活的货币形式。一种是居民活期存款,随着银行卡和移动支付技术的进步,个人活期存款已成为一种非常方便的支付方式,因此很多人认为应该把它算进M1。
另一种是非银行支付机构的备付金,近年来,随着网络支付的迅猛发展,这类备付金的规模不断扩大,并且在人们的日常支付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实际上它们具备了与活期存款相似的货币特性。因此,个人活期存款和非银行支付机构备付金可能会被新加入到M1的统计范围,因为它们都能够直接转化为消费能力。
对于M2(广义货币供应量),虽然央行没有给出具体的调整方案,但强调了M2的统计需要随着金融工具流动性的变化而适时作出调整。这意味着,未来M2的统计口径也可能发生变化。
参考其他国家的经验,随着经济的发展,传统的货币供应量控制方法的有效性会逐渐降低,它与经济增长等主要经济指标之间的关系也会变弱。因此,经济管理策略将从依赖数量型调控转向更加注重价格型调控。预计在完成了货币供应量统计口径的调整之后,M1和M2将能更准确地反映经济活动的变化,成为预测经济趋势更有价值的指标。
解读四|市场化利率: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改善政策利率传导效率
《报告》指出,存贷款市场利率传导效率不高,影响了货币政策的调控效果,同时也限制了货币政策的操作空间。为此,下一阶段,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提高政策利率的传导效率。此前,央行在第二季度的报告中就已经指出了我国市场利率传导机制存在的不足之处。具体表现为,银行存款利率因受到“规模情结”的强烈影响而难以下调,同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银行贷款利率下降速度过快,导致存贷款利率与政策利率之间的差距扩大。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还限制了货币政策的操作空间。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央行计划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改善利率传导效率:加强行业自律,维护公平的竞争环境;优化银行内部的资金转移定价(FTP)机制等。
当前,经济运行需要更多的逆周期调节措施,但由于净息差和汇率等因素的限制,进一步降息的空间有限。因此,未来央行将通过规范银行存贷款定价行为,如通过规范存款利率市场定价和清理不当的手工补息等方式,来理顺存贷款市场的利率传导机制,从而为货币政策的操作提供更多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