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美银知名分析师Michael Hartnett警告称,美国股市的泡沫风险正在上升。
由Michael Hartnett领导的美银策略团队表示,由于美国、英国、欧洲的央行大幅降低借贷成本,全球政策利率已从去年的4.8%降至4.4%。他表示,预计未来12个月该利率将进一步降至3.9%。
与此同时,美国的政策制定者正在考虑改革监管措施,以提高美国散户投资者的占比。“散户投资者规模越大,流动性就越大,波动性也就越大,泡沫也就越大。”Hartnett在一份报告中写道。
|美股为何还能创新高?
最近美股市场有点“冰火两重天”的感觉:一方面,市场情绪乐观,指数屡创新高;另一方面,贸易风险和政策不确定性依然存在。
到底该怎么看?咱们来拆解一下。
尽管面临更高的关税压力,美国股市却依然表现强劲,甚至反弹至历史新高。
这是为什么呢?
摩根士丹利的Michael Wilson等市场专家认为,有几个关键因素支撑了这种乐观情绪:盈利势头良好:企业利润增长强劲;经营杠杆提升:公司运营效率提高;现金税节省:税收优惠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的盈利能力。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这么乐观。摩根大通和瑞银集团的策略师就警告称,市场可能对挥之不去的贸易风险过于自满。标普500指数期货在7月25日几乎没有变化,说明投资者在美联储下周的政策会议之前,持谨慎态度,不愿下大赌注。
贸易摩擦和关税问题依然是悬在市场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任何新的进展都可能引发市场波动。一句话,市场情绪乐观,但潜在风险不容忽视。
接下来,市场关注的焦点是美联储的政策动向。暂停加息还是继续宽松?
根据当前预期:美联储大概率将在本月维持基准利率不变,这将是其连续第五次按下“暂停键”;然而,政策制定者内部仍存在分歧,关于短期政策路径的讨论还在继续;汇丰报告指出,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可能会在记者会上面临有关央行政策独立性的尖锐质询。
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背景:白宫与美联储之间的关系变得微妙。
7月24日,美国总统特朗普与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就央行总部翻修成本发生争执,这是本月内白宫第二次公开质疑美联储的决策独立性;分析人士警告,行政当局持续施压货币政策制定机构的做法,可能削弱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公信力。政治干预可能动摇市场对美联储的信心,进而影响美元和全球经济稳定。
|市场“卖出信号”出现?
全球基金经理正以创纪录的速度涌入风险资产,将市场情绪推升至数月高点。然而,Hartnett近日警告称:这一被其称为“著名反向指标”的调查,可能正在触发一个明确的卖出信号。
过去三个月,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增长速度是2001年以来最快的;7月份,对美股的配置创下去年12月以来的最大增幅;科技股更是“香饽饽”,配置增长达到2009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基金经理手上的现金比例已经跌至3.9%,跌破4%这个“卖出信号线”。
美银调查为何被称为“著名反向指标”?
这里要提一个非常有名的调查——美银全球基金经理调查(BAML Fund Manager Survey)。它有个外号叫“著名反向指标”,因为过去12个月里,它在多个市场关键拐点都发出了准确信号:比如2024年8月市场底部时,调查显示极度悲观;2025年2月市场顶部时,又是极度乐观。
这就说明,当基金经理集体乐观时,市场反而可能见顶;当他们极度悲观时,市场反而可能触底反弹。
这次调查中,出现了几个典型的“泡沫信号”:现金水平跌破4%,说明大家都在满仓操作;“软着陆”或“无衰退”预期超过90%,几乎没人担心经济衰退;股票配置净超配超20%,说明市场已经“押宝”股市继续上涨。这些信号叠加在一起,让美银首席策略师Hartnett都坐不住了,他说:“贪婪总是比恐惧更难逆转。”也就是说,现在市场的情绪,已经接近“过热”状态。
Hartnett怎么看?会大跌吗?投资人该怎么办?
虽然Hartnett警告风险,但他也补充说:目前还没到“极端疯狂”的程度,所以短期出现大规模抛售的概率不高;债券市场波动依然可控,没有出现系统性风险的信号;但市场可能会在夏季出现回调,尤其是那些被过度追捧的板块。不是马上“崩盘”,但短期调整风险加大。
|科技股是“香饽饽”,美元却成了“冷板凳”
高盛最近做了一次面向机构客户的快速调查(QuickPoll),结果很有意思。这次调查显示:
投资人对美股、尤其是“七巨头”科技股的信心迅速升温;
看多情绪已经回到了2025年1月的“美国例外论”高峰期水平;
但不一样的是,资金比以前更分散,不只盯着美国市场;
美元资产被持续减仓,而欧洲等发达市场正迎来资金流入。
大家都看好美股科技股,但美元却越来越不被信任。
不过,高盛也提醒了一个关键点:市场共识越一致,越容易引发反转。这次调查中,投资人对风险资产、标普500、黄金的看多情绪都远高于历史平均水平;而对美元和石油的预期则明显偏低。
高盛的Marquee平台内容策略主管奥斯特伦德直言:“极度一边倒的共识,让市场变得脆弱。任何微小的数据波动,都可能引发快速调整。”市场太一致,往往就是“危险信号”。
怎么应对?高盛建议:别盲目跟风,要找“低成本对冲”
面对这种“羊群效应”,高盛交易员布莱恩·加勒特建议:不要盲目押注主流预期;可以寻找低成本的对冲工具,提前防范市场反转风险;比如,可以押注标普500指数和欧元同时下跌,这样就能同时对冲“美国科技股泡沫”和“美元走弱”两个主流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