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根据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文件,黄仁勋最新减持公司股票约22.5万股,价值约3640万美元。此次交易是其在今年3月制定的一项股票出售计划的一部分,该计划允许他在年底前出售至多600万股股票。
这一系列减持行动发生的背景是,投资者对英伟达在人工智能领域主导地位的押注,已将其股价和黄仁勋的个人财富推至前所未有的水平。据彭博亿万富翁指数,黄仁勋的净资产已跃升至1440亿美元,正式超越“股神”巴菲特的1430亿美元,跻身全球富豪榜第九位。
当日,黄仁勋按预设交易计划减持22.5万股英伟达股票,套现约3640万美元。这不过是其600万股减持计划中的一小步——按照当前165美元的股价计算,他年底前最高可套现9.85亿美元。
|市值登顶:4万亿帝国的AI底座
英伟达最近市值突破了4万亿美元,超越了苹果和微软,成为了全球最有价值的企业。这可不是简单的股市波动,而是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AI时代。
还记得英伟达最初是靠什么起家的吗?没错,就是那些让游戏玩家们热血沸腾的显卡。但谁能想到,短短三年内,这家公司不仅在游戏领域继续称王,还成功转型成了AI芯片领域的绝对领导者。
现在,无论是硅谷的科技巨头,还是各国政府的AI计划,几乎所有涉及AI训练的地方都离不开英伟达的芯片。可以说:英伟达已经成为全球AI发展的核心引擎。
大厂纷纷砸钱,英伟达成最大赢家。看看这些数据吧:微软、Meta、亚马逊和谷歌母公司Alphabet预计将在下一财年投入约3500亿美元的资本支出;其中很大一部分资金最终会流入英伟达的“输油管道”,支持其AI芯片的研发和生产。
英伟达CEO黄仁勋曾在巴黎GTC大会上说过一句很有意思的话:“未来的数据中心将从存储文件的仓库转变为生产智能的工厂。”他把这种基础设施称为“AI工厂”,它们的核心任务就是生成“智能通证”,为各行各业提供动力。
|技术领袖的财富密码:持股集中+ 长期持有
黄仁勋的财富积累方式很有代表性,属于典型的“技术派富豪”路线。持股集中:他手上握着超过8.58亿股英伟达股票,哪怕现在开始慢慢减持,依然是公司最大的个人股东之一。长期绑定:他是从公司早期就开始干,一路打拼到现在,几十年如一日地把自己和英伟达绑在一起。
最近黄仁勋确实在卖股票,但这不是因为他对未来没信心,而是按照他在今年3月就制定好的一个叫10b5-1预设交易计划执行的。
简单解释一下这个名词:它是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允许上市公司高管,在不涉及内幕信息的前提下,提前设定好买卖股票的时间和数量,合法合规地进行交易。
根据这个计划,他最多可以在年底前卖出600万股。听起来不少,但放在英伟达的体量里,其实是很温和的操作。
而且这也不是第一次这么干了——去年他就通过类似计划卖出了价值约7亿美元的股票,所以这次大家也都见怪不怪。
|地缘周旋:芯片领袖的钢丝之舞
就在黄仁勋的身家超越巴菲特的同一天,他现身白宫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会面。这次会晤可不简单,因为紧接着他就计划下周三(7月16日)访问中国,参加北京的“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
特朗普在Truth Social上发文盛赞:“英伟达股价自关税实施以来上涨47%”,并称美国通过关税“赚进数千亿美元”。这番话背后其实暗示了两人会谈的核心议题——美国对华芯片出口管制政策。
今年4月,特朗普政府进一步收紧了针对中国的AI芯片出口限制,直接导致英伟达专门为国内市场设计的H20芯片被禁售。黄仁勋曾公开批评这一政策:“扼杀了一条通往全球成功的跳板。”
仅第一季度,这些限制就让英伟达损失了约25亿美元。面对这样一个庞大的市场(价值约500亿美元),英伟达显然不愿意轻易放弃。
为了在政策红线边缘找到生存空间,英伟达正在开发一款特供版AI芯片。这款芯片预计最快9月在中国推出,基于Blackwell RTX Pro 6000处理器进行改良。具体做法是:移除高带宽内存(HBM)与NVLink等关键技术,以满足美国政府的出口管制要求;同时尽量保留对中国客户有价值的计算能力。
一位接近英伟达的行业分析师将这种策略称为“精准降级”——既要符合美国政府的要求,又要尽可能保留产品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