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东时间7月4日周五,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了他力推的大规模减税和支出法案——号称“大而美”的法案,使法案生效。
随着特朗普政府的大规模减税与支出法案正式落地,为弥补未来数万亿美元的财政赤字,美国财政部或将开启短期国债的“供应洪流”。
市场已经开始对未来的供应压力做出反应。对短期国债供过于求的担忧,已直接体现在价格上:1个月期短期国债的收益率自本周一以来已出现明显上涨。这标志着市场焦点已从今年早些时候对30年期长债的抛售担忧,彻底转向了前端利率曲线。
对于投资者来说,这意味着债券市场的风向正在悄悄变化,特别是短端利率走势,值得我们重点关注。
|法案核心:减税、削支、提债三合一
大家可以把它想象成一场“财政魔术”:一边给企业和个人发红包(减税),一边又勒紧一些公共项目的腰包(削减支出),最后还一口气把国家借钱的上限往上拔了一大截(提高债务上限)。
下面竞泰来给大家拆解一下这个法案的核心内容,用最通俗的语言讲清楚这场“财政平衡术”。
1、减税:红包继续发,重点人群加码
这个法案可以说是减税党的胜利!它永久性地延长了特朗普2017年推出的减税政策(原本这些政策在2025年底就要结束了)。
不仅如此,还新增了一些新福利,比如:对小费收入、加班工资等特定收入进行减税;给老年人、有孩子的家庭和企业送上更多税收优惠。
简单来说就是一句话:钱少交了,钱包更鼓了。不过,这也不是免费午餐。CBO(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估算,这一系列减税措施将在未来十年让联邦政府少收约4.5万亿美元的税款。
2、削支:该省的要省,医保、环保都受影响
既然减税花了这么多钱,那总得找地方省回来吧?于是就有了大规模削减公共支出计划。
CBO预计,这项法案将在未来十年节省大约1.1万亿美元的开支,其中最受争议的是:
医疗补助计划(Medicaid)被“动刀”:收紧申请资格;增加对低收入群体的工作要求;结果是——预计将有近1200万美国人失去医保覆盖。
绿色能源补贴也“凉了”:包括买电动车的税收抵免(新车7500美元、二手车4000美元)都将从今年9月30日起终止;还取消了几十项其他绿色能源激励政策。为了省钱,部分社会福利和环保项目不得不做出牺牲。
3、提债:先解燃眉之急,但长期压力更大
最后,为了应对减税带来的巨大赤字缺口,法案中还包含了一个关键动作:一次性将美国联邦政府的债务上限提高5万亿美元!
这意味着短期内美国不会出现“技术性违约”,市场暂时松了一口气。但CBO也提醒我们一个事实:
整个法案实施后,未来十年内美国国家债务将再增加3.4万亿美元,到2034年,美国总债务将达到惊人的39.6万亿美元。这就好比你刷信用卡买了单,账单虽然暂时没爆掉,但下个月的压力更大了。
这个法案的本质,是在减税刺激经济、削减支出控成本、以及举债维持运转之间寻找一种“危险的平衡”。短期缓解了危机,但长期来看,财政风险正在悄悄累积。
|借短债补赤字:划算,但不简单
首先,根据无党派的国会预算办公室(CBO)的数据,这个新法案将在2025年至2034财年间给美国增加高达3.4万亿美元的国家赤字。这可不是个小数目,所以政府得赶紧想办法筹钱。
面对这么大的融资需求,发行短期国债似乎成了一个既经济又符合决策层偏好的选择。为什么这么说呢?
1. 成本效益高
看看现在的利率:一年期及以内的短期国债收益率虽然已经涨到了4%以上,但相比十年期国债接近4.35%的发行利率,还是便宜不少。
对政府而言,在利息支出已经成为重担的情况下,能省一点是一点,所以短期内较低的融资成本确实挺有吸引力。
2. 符合政府偏好
特朗普总统本人就曾公开表示过更喜欢发行短期票据而非长期债券。财政部长贝森特也说了,在当前情况下增加长期债券的发行“没有意义”。
不过,这种策略也不是完全没有风险!
通胀上升引发加息:如果突然间通货膨胀加剧,美联储可能不得不加息。那么随着国库券收益率上升,短期融资的成本也会跟着水涨船高。
经济衰退导致需求下降:经济衰退或经济活动萎缩可能会减少储蓄,进而降低对短期票据的需求。这意味着政府可能需要支付更高的利息来吸引买家。
为了应对巨额财政赤字,美国政府选择了发行短期国债这条路,因为它既能降低成本,又符合当前领导层的偏好。但这种方法并非毫无风险,未来融资成本波动和经济不确定性都可能带来挑战。
|供应闸门即将大开,市场能不能接得住?
供给端:巨量供应来袭
首先来看看供给端的情况:美国财政部借款顾问委员会(TBAC)建议的短期国债占未偿还债务总额的比例上限是20%左右。但美银的利率策略师团队预测,为了消化新增的财政赤字,这个比例可能会很快攀升到25%。
市场需要准备好迎接比官方建议水平更多的短期票据供应。换句话说,政府打算大量发债,而投资者得有心理准备——短期内市场上会有很多新的短期国债。
需求端:市场信心满满?
再看看需求端的情况:就在几个月前,投资者还在为30年期长期国债的抛售潮和其收益率飙升至5%以上的风险担忧不已。但现在,大家的关注点完全变了方向。现在的焦点转移到了短期国债上:这么多新发的短期国债会不会导致市场供过于求,引发动荡呢?
不过,市场似乎对此并不太担心。为什么呢?因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货币市场基金的“胃口”很大:景顺固定收益(Invesco Fixed Income)的北美投资级信贷主管Matt Brill指出,目前市场上有高达7万亿美元的货币市场基金,它们对前端债务(即短期国债)有着“持续不断的需求”。
实际收益率诱人:宾夕法尼亚共同资产管理公司的总裁兼首席投资官Mark Heppenstall认为,当前的实际收益率看起来相当吸引人,很多人都想让自己的资金运作起来。他说:“我不认为下一场危机会来自短期国债。市场上仍有大量现金在涌动。”
美联储的“后盾”:如果真的出现问题,美联储也会想办法为任何供需失衡提供支持。换句话说,美联储就像是一个“安全网”,让大家心里更有底。
尽管短期国债供应将大幅增加,但市场似乎有信心能够承接这些新增供应,主要得益于货币市场基金的巨大需求和实际收益率的吸引力。再加上美联储的支持,短期内不太可能出现大的危机。
对于投资者来说,这意味着虽然短期内可能面临一些波动,但整体来看,短期国债仍然是一个相对稳健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