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全球AI军备竞赛愈演愈烈之际,沉寂多时的互联网巨头阿里突然杀出一记回马枪,并先一步搅动了整个汽车行业。
此前一直默默储备AI+云能力的阿里云,趁势登上了人工智能时代的快车。随着飞行汽车、人形机器人等新载体加入智能化浪潮,阿里云的服务边界还将持续扩展。
阿里的野心也昭然若揭,它要通过生态整合,实现人工智能的终极愿景--AGI(通用人工智能),阿里集团CEO吴泳铭认为AGI能完成80%人类工作,意味着未来各行业的商业模式都可能被颠覆。巨大的颠覆,蕴含着巨大的商业机遇。
|算力大战烧到汽车圈
随着AI大模型的兴起,汽车行业也开始了一场激烈的算力资源争夺战。特别是在自动驾驶和智能座舱领域,动辄数十亿参数的端到端模型让强大的计算能力成为了关键竞争力。想象一下,这就像是赛车比赛中,谁拥有更强的引擎,谁就能跑得更快、更稳。
最近,在2025年电动车百人会论坛上,有关特斯拉可能与阿里合作的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阿里云高层透露,特斯拉确实在与中国本土企业广泛接触,探讨未来合作的可能性。如果这次合作能够实现,不仅意味着即便是像特斯拉这样技术领先的公司也需要外部支持,也标志着阿里云将在AI界的地位进一步巩固。
据阿里云AI汽车行业总经理李强介绍,去年底的一次全球车企算力摸排结果显示,特斯拉的算力几乎相当于国内主要自动驾驶企业算力总和。尽管如此,特斯拉仍然需要与云服务商合作,以获取更多的创新和试错空间。
并非所有车企都像特斯拉那样财大气粗,能够自行搭建庞大的算力中心。李强指出,找到一个可以容纳10万张显卡且符合能耗要求的地方并不容易。这正是云计算公司的价值所在。阿里云已经帮助多家车企,如小鹏汽车和比亚迪,建立起了大规模的算力储备,加速了从研发到实际应用的进程。
早在三年前,阿里就协助小鹏汽车在乌兰察布建立了首个中国超大规模算力中心。如今,这一规模已经翻了几倍。现在,越来越多的车企希望在未来三年内达到与特斯拉相当的算力水平,纷纷向阿里云抛出了橄榄枝。
除了提供算力支持,阿里云的大模型也在悄悄改变汽车的智能座舱体验。比如,宝马刚刚宣布将与阿里合作,基于通义系列模型开发新的AI引擎,用于新车型中。事实上,阿里云已经服务于超过90%的汽车品牌,包括国内外的传统车企和新兴势力。
开源的通义大模型允许车企通过调用成熟的商业接口快速落地应用,同时还能根据开源框架进行个性化定制,使每个品牌的智能座舱都有独特的风格。
此外,阿里云还为车企提供了其他技术支持,比如“灵动数据库”技术,帮助降低了数据存储成本约20%,以及编码助手“通义灵码”,优化了代码效率30%以上。这些技术进步为车企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汽车行业正在上演"算力饥荒",而阿里云这样的"云服务超市"恰好在收银台位置。竞泰建议投资者可以重点关注:车企与云巨头的合作进展、智能座舱的AI渗透率、算力租赁商业模式创新。
当汽车变成"四个轮子的超级计算机"时,最赚钱的可能是卖"算力汽油"的!阿里云这波,属实是卡住了产业咽喉。
|阿里云的双线作战
许多汽车和科技公司的高层都展望了这样一个未来:智能汽车不仅仅是用来从A点到B点的交通工具,它将成为住宅和办公室之外的“第三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新的生态系统将会诞生,带来前所未有的体验和服务。
阿里的AGI(通用人工智能)目标与这一愿景不谋而合。通过其强大的AI技术和云计算服务,阿里云已经在汽车智能化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成为众多车企不可或缺的基础服务提供商,就像水电煤一样重要。
但是,阿里的野心远不止于此。他们希望通过整合整个生态系统,实现AGI——这是阿里未来的终极目标。阿里集团CEO吴泳铭在一次业绩电话会上强调:“我们AI战略的首要目标就是必须追求AGI,要不断突破模型智能能力的边界。”
吴泳铭将AGI定义为能够完成80%人类工作的智能体,无论是体力还是脑力劳动。一旦AGI实现,各行各业现有的商业模式都将被彻底颠覆和重构。这听起来可能有些科幻,但正是这种前瞻性的思考推动着技术的进步。
基于这个构想,阿里云将汽车视为“移动的智能体”,并构建了“端云协同”架构。这种架构已经初步展现了AGI的雏形:车上的智能系统会持续学习车主的习惯,而云端则利用通义大模型进行复杂的逻辑推演。这种方式形成的“分布式智能”,正是通往AGI道路上的重要一步。
举个例子,最近阿里与智己的合作项目就体现了这一理念。通过这次合作,阿里希望展示如何利用先进的AI技术让汽车变得更加智能,不仅提升驾驶体验,还能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砸下3800亿真金白银
在AI风起云涌的时代,阿里云不仅被视为阿里巴巴的新增长引擎,还成为了投资者重新审视阿里整体价值的焦点。2月中旬,阿里宣布未来三年将投入超过3800亿元人民币,用于建设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这不仅是阿里历史上最大的一笔投资,也是中国民营企业在这一领域有史以来的最大规模投资。
这笔巨额投资中,大约80%将用于AI服务器,剩下的部分则会投入到通用服务器、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及其他业务板块。高盛预计,这样的重磅投入将在快速增长的AI训练和推理需求背景下,显著提升阿里云的竞争力。
外资机构也注意到了这一点,纷纷上调阿里的目标股价。高盛指出,在AI技术驱动下,阿里云正迅速转型为一家真正的科技巨头。
过去几年,阿里云确实遇到了增速放缓的挑战——从2019财年的84%营收增速下降到2023财年的3.5%。然而,随着AI技术的应用,阿里云已经连续六个季度重回三位数增长轨道。高盛的Ronald Keung分析师团队预计,阿里云的AI相关收入将在2026财年和2027财年分别达到290亿和530亿元人民币,占总收入的20%和29%,进而推动整个阿里云在这两年实现超过20%的收入增长。
近期,阿里云的好消息不断。苹果公司宣布与阿里合作,为国内iPhone开发人工智能功能,这意味着阿里的AI能力得到了国际科技巨头的认可。随后,宝马也向阿里伸出了橄榄枝,计划利用通义模型打造其智能座舱。甚至有传闻称特斯拉也在与阿里接触,探讨潜在的合作机会。
这只是冰山一角。随着飞行汽车、人形机器人等新载体逐渐加入智能化浪潮,阿里云的服务边界将会继续扩展。
竞泰投资建议:
✓短期看AI服务器采购潮(利好硬件供应链);
✓中期盯车企/手机厂商合作进展;
✓长期关注AGI生态话语权。
阿里这波操作就像把淘宝商城升级成"AI奥特莱斯"——既要当柜姐(云服务),又要当设计师(大模型),还想收租金(生态分成)。投资者现在最该关心的不是"投不投",而是"投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