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于3月28日-30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此次论坛汇聚了政产学研企各界人士,嘉宾围绕新能源汽车发展进行深度探讨。
百人会谈笑风生:雷军造车、王传福放卫星、李想开源、何小鹏要上天!论坛中,各位大佬传达了有哪些重要的信息?竞泰为您解读。
|雷军造车记:千亿研发不手软,入场时机刚刚好
雷军首次亮相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就成为了全场焦点。长安汽车副总裁邓承浩的调侃特别到位:"我们上热搜跟过年似的,雷军却是天天过年,有时候一天还能过好几次年!"
在论坛上,雷军强调了技术的重要性,“技术为本,深耕底层技术,长期持续投入”。他说,五年前小米决定五年内投入1000亿元研发资金,实际投入已经达到了1050亿元,而预计2025年的研发投入将超过300亿元。
面对外界对小米造车时机的质疑,雷军的回答相当自信:“这是一个新能源汽车的时代,也是国产品牌全面崛起的时代。”他认为,虽然很多人都觉得小米进入汽车行业太晚了,但实际上现在正是时候。因为整个行业的共同努力,使得当小米开始造车时,技术和用户习惯都已经非常成熟。
关于未来战略,雷军透露小米的战略方向是“人车家全生态”,并希望与同行们共享资源、统一标准。目前,小米已经与几家伙伴达成了共识,正在共同构建这个生态系统,“很快,小米的生态件就可以出现在同行的车上”。
竞泰认为,小米造车这步棋下得妙:既有真金白银的技术投入,又赶上了行业成熟期,还有强大的生态加持。虽然入场不算早,但很可能后来居上。毕竟在智能汽车时代,"生态玩家"的优势你懂的!
|王传福放话:智能车时代谁开傻车?
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在论坛上放了个"大卫星":中国新能源车已经领先全球3-5年!
这位行业大佬的发言信息量很大,让我们划重点:汽车产业正经历从电动化到智能化的转变,如果上半场的电动化是改善性的,那么下半场的智能化是颠覆性的。
王传福指出,智能化的发展速度超乎想象,可能只需要2到3年就能完成这个转变。他拿智能手机行业的变化做类比,说我国从功能手机过渡到智能手机也就用了两年时间。他还坚信,一旦用户习惯了智能驾驶,就再也不愿意回到非智能驾驶的时代了。“开过智驾车,再也不愿开非智驾车”,这话说得真让人对未来充满期待。
谈到全球化战略时,王传福透露,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已经在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进入全品牌前十名,并且他们还在加快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产品。他还提到,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出口量再创新高,受到了全球消费者的喜爱。
简单来说,王传福这番话传递了两个关键信号:技术自信:中国新能源车确实牛;战略野心:要从"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创造"。
投资者可以重点关注比亚迪在智能驾驶和海外市场的进展,毕竟在新能源这条赛道上,中国车企已经跑出了"领头羊"的姿态。
|李想放大招:自研OS开源,一年省下几十亿!
理想汽车CEO李想在论坛上放了个"技术大招"——汽车操作系统才是智能电动车的下一场硬仗!
这位"技术控"CEO的分享干货满满,为什么要死磕操作系统?
因为,未来的智能电动汽车公司要想取得成功,必须攻克汽车操作系统的难关。“高效率、强性能的汽车操作系统,将有效解决算力需求和供给之间的核心矛盾。”
更令人兴奋的是,理想汽车即将在4月推出一款名为“理想星环OS”的开源汽车操作系统。李想表示,“理想星环OS预计可以让供应商和主机厂每年节省千万元甚至上亿元的操作系统授权费用。”
据李想介绍,在相同的芯片和计算单元条件下,理想自主研发的星环操作系统在多个关键指标上超越了行业领先的AutoSar操作系统。比如说,“我们的适配更加灵活,一颗芯片的适配周期只需要大约4周时间,而使用AutoSar则需要约5个月的时间。”此外,他还提到,星环操作系统对于芯片的适配范围非常广,不仅支持国产芯片如地平线、芯驰,也能很好地兼容国际大厂的芯片如英飞凌、英伟达等。
简单来说,理想这波操作堪称"技术扶贫":既秀了肌肉,又给行业发福利。投资者可以重点关注:开源后的生态建设、成本优化的持续性、技术输出的商业化潜力。
在智能电动车时代,谁掌握了操作系统,谁就握住了"方向盘"!李想这步棋,下得妙啊。
|何小鹏的'飞天梦':砸百亿搞研发,要把汽车开上天
何小鹏在论坛上描绘了一个"飞天梦":未来20年,飞行汽车市场规模可能高达2万亿美元!
这位造车新势力掌门人的分享充满科幻感。
他认为,在未来10到20年内,全球飞行汽车的销量将会达到今天汽车市场规模的3%到5%,而从销售收入的角度来看,这个数字可能会占到整个汽车行业收入的20%左右。“考虑到全球汽车市场大约是10万亿美元,那么飞行汽车市场可能达到2万亿美元。”
为了抓住这一机遇,小鹏在过去十年里通过其生态企业小鹏汇天,在飞行汽车的研发上已经累计投入了超过100亿元,并且有1400名研发人员专注于此项目。何小鹏透露,仅在2025年,小鹏计划再投入30亿元用于飞行汽车领域。
此外,小鹏还在积极推动飞行培训项目。“我们欢迎大家来试试考飞机驾照”,何小鹏这样邀请大家。他还表示,希望到2025年底能建立超过200个飞行营地,而到2026年这个数字能翻倍至500个以上。目前,小鹏已经在广州市开始了工厂建设,预计年产能可达1万台,这将是全球首个流水线规模量产的飞行汽车工厂。
简单来说,小鹏在下一盘"空地一体"的大棋。虽然飞行汽车听起来还很科幻,但何小鹏已经给出了清晰的时间表:2025年试水 → 2026年量产 → 未来20年收割万亿市场。
投资者可以重点关注:广州工厂的投产进度、飞行营地的建设速度、政策法规的配套情况。毕竟,当别人还在造车时,小鹏已经在谋划"上天"了!这波操作够前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