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3月14日发布2月金融数据。数据显示,2025年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20.52万亿元,同比增长7.0%;前两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6.14万亿元;2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417.29万亿元,同比增长8.2%;前两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9.2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32万亿元。
竞泰认为,未来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仍有充足的空间,但如何面对内外部宏观形势的不确定性,重点信息,竞泰为您解读。
|社会融资规模保持较快增长
2月社会融资规模的较快增长反映了政策支持与市场环境的双重利好。数据显示,2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速较上月加快0.2个百分点,表明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持续增强。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政府债券发行的加速以及企业债券融资的活跃。
2月,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节奏显著加快,其中用于化解地方债务的特殊再融资专项债发行规模接近8000亿元,超过去年全年的三分之一,较1月增加6000亿元以上。这一加速发行不仅为地方政府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也成为社会融资规模增长的主要推动因素。然而,业内专家指出,随着再融资专项债的快速发行,融资平台等主体可能更多地利用发债资金偿还银行贷款,短期内可能对信贷总量产生一定影响。
企业债券净融资的较快增长也为社会融资规模提供了重要支撑。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债券市场利率总体处于低位,企业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加大债券融资力度,有效降低了整体融资成本。这种低成本融资环境不仅提升了企业的融资意愿,也优化了其债务结构,为实体经济注入了更多活力。
从投资角度来看,2月社会融资数据的亮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政府债券发行的加速反映了政策层面对地方债务化解和经济稳定的重视,为市场提供了明确的政策信号。
企业融资成本下降:低利率环境下的企业债券融资活跃,不仅降低了企业的财务负担,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优质债券资产的选择。
短期信贷波动:再融资专项债的快速发行可能对短期信贷总量产生一定影响,投资者需关注其对银行信贷业务的潜在冲击。
|信贷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依然较大
2月人民币贷款数据虽然受到季节性因素和专项债置换的影响,但仍保持在历史较高水平,体现了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持续支持力度。尽管2月历来是贷款小月,且春节效应导致贷款波动较大,但今年2月人民币贷款增量仍达到万亿元,显示出较强的信贷投放能力。
地方政府专项债的加速发行是2月贷款数据的重要影响因素。专项债置换融资平台贷款后,部分存量贷款数据可能减少,但这只是资金结构的转换,实体经济获得的融资支持并未减少。相反,专项债置换有助于地方政府减轻债务负担,腾出更多资金用于民生保障和创新支持,从而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能,并为未来信贷增长提供潜在空间。据机构测算,若还原专项债置换因素的影响,2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可能增加约2000亿元。今年1-2月,置换债券发行规模约1万亿元,其中2月发行近8000亿元,专项债置换对贷款的影响将在未来持续显现。
平滑信贷增长有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从全年角度看,年初信贷增长的稳定性更符合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特点。过去10年,1-2月累计新增贷款约占全年新增贷款的20%-30%,即便不考虑专项债置换因素,今年同期的贷款增量也符合历史平均水平。这种稳健的信贷投放节奏为全年经济增长奠定了良好基础。
|货币政策将坚持“四个平衡”
今年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将延续适度宽松的基调,同时注重平衡多重目标。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近期强调,货币政策需平衡短期与长期、稳增长与防风险、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支持实体经济与保持银行体系健康性之间的关系。这一“四个平衡”的提法表明,今年的货币政策不仅要支持实体经济,还需防范风险,并应对中美利差、银行净息差等内外约束。业内专家预计,货币政策将在总量、结构、利率和汇率等方面协调发力,形成政策组合拳效应。
目前,我国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平均为6.6%,仍有下降空间。业内专家认为,降准的时机和力度需灵活掌握,以发挥最大政策效能。当前的政策利率水平、流动性充裕程度以及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已充分体现了支持性货币政策的立场。然而,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过程中仍面临内外挑战和不确定性,货币政策需保持合理空间,灵活应对未来变化。
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需要综合施策。市场专家指出,结构性降息同样有助于降低商业银行资金成本,支持银行在保持净息差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促进企业和居民的融资成本稳中有降。此外,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能够引导资金流向经济中的新兴领域和薄弱环节,对经济转型和民生就业具有重要意义。
在竞泰来看,今年的货币政策将呈现以下特点:
降准与结构性工具并重:降准仍有空间,但需灵活把握时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重点支持新兴领域和薄弱环节。
融资成本下降的长期趋势:结构性降息和综合施策将推动社会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利好企业和居民信贷需求。
政策工具箱的多样化:丰富的政策工具为应对复杂经济环境提供了更多选择,投资者需关注政策组合拳的实际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