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行的2024—2025中国经济年会上,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王信表示,要适度加大货币政策支持力度,适时降准降息,加大货币信贷投放力度。
总的看,明年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在今年支持性立场的基础上适度发力。对比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最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针对货币政策,除了提出“适度宽松”之外,有关流动性表述更为简洁,直接为“保持流动性充裕”。
|定调适度宽松政策
11月8日,央行发布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时,权威人士指出,未来货币政策将继续保持支持性的立场。尽管今年以来货币政策名义上维持“稳健”,但实际上已采取适度宽松的措施以应对经济运行中的困难和挑战。
央行行长潘功胜在多个场合强调,央行将坚定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面对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不确定性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市场普遍预期,未来货币政策将继续为实体经济提供足够的支持,确保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今年9月,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连平与资深研究员刘涛共同撰文指出,鉴于当前经济形势,货币政策有必要且有条件调整为“适度宽松”。他们认为,从加强预期管理和有效引导市场预期的角度出发,适时对货币政策进行合理调整,不仅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还能改变当前市场预期偏弱的局面。
连平和刘涛的文章进一步分析,通过合理的货币政策调整,可以更好地稳定市场情绪,增强市场主体的信心,从而为经济复苏创造有利条件。这种政策取向既符合当前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也有助于长远的经济结构调整和高质量发展。
无论是央行的官方表态还是专家学者的建议,都指向了同一个方向: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货币政策将继续保持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适时调整政策工具,以应对内外部挑战,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中央银行拓展宏观审慎与金融稳定职能
在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探索拓展中央银行宏观审慎与金融稳定功能,创新金融工具,维护金融市场稳定”。这一政策方向旨在通过创新金融工具,进一步增强中央银行在维护金融市场稳定方面的作用。
记者注意到,在2024金融街论坛年会上,央行行长潘功胜在主题演讲中透露,人民银行会同证监会共同制定了两项助力资本市场稳定发展的工具。这两项工具完全基于市场化原则设计,并且在国际上有成功的实践经验。具体而言:
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这项工具并非由央行直接向市场提供资金支持,因此不会扩大央行的货币供给或基础货币投放。它旨在促进金融机构之间的流动性管理,增强市场的稳定性。
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资金:央行提供的这部分资金具有特定指向性,主要用于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进行股票回购或增持活动。值得注意的是,信贷资金不能违规进入股市仍然是金融监管的一条重要红线。
潘功胜强调,这两项工具体现了中央银行在维护金融稳定职能上的新探索和拓展,标志着央行在参与和调节资本市场方面迈出了新的一步。
连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过去中央银行主要通过调整银行业的流动性(如降准降息)、参与外汇市场(如购进外汇储备)以及少量参与国债交易来调节市场。未来,中央银行可能需要加大对整个资本市场的参与度,包括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以更好地应对复杂多变的金融环境,维护金融市场的整体稳定。
|降幅可能在0.25至0.5个百分点之间
一、货币政策调整预期
在近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到了“适时降准降息”的可能性。张旭表示,根据当前市场情况判断,预计近日将有一次降准,降幅可能在0.25至0.5个百分点之间。从全年来看,预计2024年的降准幅度将达到1.5个百分点左右,而降息幅度则可能为20至30个基点(BP)。张旭还指出,如果市场主体的预期能够得到有效稳定,市场活力得以充分激发,那么明年的货币政策宽松幅度可能会比预测的小一些。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及其团队认为,2025年央行将继续实施有力度的降准降息政策,其中政策性降息幅度可能达到0.5个百分点,明显高于今年0.3个百分点的降息幅度。此外,各类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利率也会适时下调,以引导企业和居民融资成本进一步降低。王青团队特别提到,不排除通过较大幅度引导5年期以上LPR报价下行的方式,对居民房贷进行定向降息,这将是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关键举措。随着金融“挤水分”效应减弱,明年新增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有望恢复较快增长。
二、债券市场展望
中国银行研究院最新发布的《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预计,2025年债券市场将呈现以下特征:
资金面保持宽松:由于人民银行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债券市场的整体流动性将继续保持合理充裕。
债券供给量持续提升:国债、地方政府债、同业存单、金融债等发行规模预计将维持在较高水平,债券发行量保持稳定增长。
长期国债收益率平稳下行:短期国债收益率的下行态势将趋于平缓,整体国债收益率适当下行,信用利差或将收窄。
违约风险好转:自2024年8月以来,房地产行业未再发生债券违约事件。随着“房地产金融16条”政策的延期及房地产市场的底部企稳,重点债券发行主体的流动性将进一步改善。
机构投资者需求强劲:个人养老金储备、保险资金保值增值等需求不断增强,银行理财、保险资管、基金、信托等机构投资者对债券的需求将持续强劲。
2025年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将共同作用于金融市场,尤其是债券市场。通过适度的降准降息政策,结合积极的财政政策,可以有效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维护金融市场的健康运行。同时,债券市场供需两端的良好发展态势也将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