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市场观察 > 行业动态
政策|央行二季度货币政策报告释放了哪些信号?
发布时间:2024-08-18

25589998-AsT3JK.jpg?auth_key=1723996799-

8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发布《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对于下阶段货币政策主要思路,《报告》指出,保持融资和货币总量合理增长。丰富和完善基础货币投放方式,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中逐步增加国债买卖。


在总结上半年货币政策执行情况、全面分析当前经济金融形势的基础上,还阐释了下阶段政策取向及工作重点,释放了积极信号。


01


|货币政策立场是支持性的

总体来看,今年以来的货币政策立场保持了支持性,为经济的持续回升和稳定发展提供了必要的金融支撑。金融总量实现了合理增长,信贷结构得到了持续优化,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同时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也呈现出稳定的升值趋势。


具体来说,货币政策采取了三个阶段的“组合拳”措施以支持经济复苏:

年初启动的全面支持措施:面对年初市场对于全年经济增长的担忧,央行于1月24日下调了支农支小再贷款和再贴现利率各0.25个百分点,并实施了0.5个百分点的降准,释放出超过1万亿元的中长期流动性。此外,在2月20日,5年期以上LPR下降了0.25个百分点,这是自2019年LPR改革以来的最大降幅。这些措施有效地助力了经济的良好开局。


年中的结构性调整:进入年中,央行继续深化结构调整工作。5月17日,针对房地产市场的压力,央行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降低个人住房贷款的最低首付比例、取消个人房贷利率的下限、下调公积金贷款利率,并设立了3000亿元的保障性住房再贷款计划。这些措施有效地缓解了房地产市场的风险。


下半年的深化改革:三中全会后,央行积极响应中央部署,加快了深化改革的步伐。7月22日,央行降低了公开市场的7天期逆回购利率、常备借贷便利利率,以及1年期和5年期以上的LPR各10个基点。随后,在7月25日,1年期中期借贷便利利率再次下调20个基点。这一系列的降息举措旨在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的综合融资成本,巩固经济回升的良好势头。


02


|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至关重要。为此,下一阶段的货币政策将遵循以下原则:

稳健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需保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这包括合理调控信贷与债券两大融资市场的关系,引导信贷合理增长、均衡投放,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确保社会融资规模和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


物价稳定:将维护价格稳定、推动价格温和回升作为制定货币政策的关键考量因素之一。加强政策协调配合,确保物价处于合理水平。


利率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完善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充分发挥央行政策利率的引导作用。通过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和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的效能,持续提升金融机构的自主定价能力,以达到降低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的目标。


汇率管理:坚持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发挥市场在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采取综合措施稳定预期,纠正顺周期行为,避免形成单边一致性的预期并自我强化,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重点领域风险防控:针对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重点领域的风险,落实各项风险防范化解措施。坚持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确保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03


|市场化的利率形成和调控机制不断得到完善

报告在专栏1和专栏2中着重讨论了利率机制问题,一方面梳理了存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发展历程,另一方面介绍了近期央行在完善利率调控框架方面的改革举措。


业内人士指出,利率市场化一直是央行持续推进的重要改革方向。这两个专栏分别从稳慎推进和完善利率形成和调控机制的角度入手,体现了央行既能“放得活”又能“管得住”的深化改革要求。


形成机制方面,在央行的持续推动下,存贷款利率已经实现了市场化定价。贷款利率由金融机构根据自身的资金成本、风险溢价等因素,参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与客户自主协商确定。存款利率则总体由金融机构根据市场利率的变化和自身的经营需求自主确定。


据业内人士介绍,2023年以来,企业贷款利率和定期存款利率均下降了大约30个基点。


调控机制方面,央行通过调整优化公开市场操作等方式,进一步增强了利率调控的能力。具体而言,央行近期的一系列操作有效体现了深化改革的精神,将改革融入日常调控之中。


04


|提醒公众投资者审慎投资、警惕债市风险

今年以来,债券市场持续火热,相关的资产管理产品(以下简称“资管产品”)的净值和年化收益率走高,吸引了众多公众投资者的关注。报告在专栏4中专门分析了资管产品的净值机制对公众投资者的影响,并强调了投资者应当审慎投资、警惕债市风险。


受访专家认为,过去几个月,央行已通过多种渠道向市场提示债市风险。本期报告设立此专栏的目的在于提醒公众投资者理性评估市场风险,审慎开展相关资管产品的投资活动。


在净值化环境下,资管产品的投资收益和风险是相对应的。产品的实际收益最终取决于底层资产市场价值的动态变化,因此具有不确定性。投资者应当基于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理性判断不同投资产品的潜在收益。虽然存款利率看似偏低,但其收益是确定且可实现的,对于风险偏好较低的投资者而言,存款不失为一种较为理性的选择。


此外,今年以来,我国长期债券利率下降,一些资管产品增加了对长期债券的配置。短期内债券价格的上涨导致产品净值上升。专栏中提示,资管产品的投资者还应该适度关注长期债券利率的走势。


业内专家分析称,近几个月来,长期债券收益率持续且快速下降,这不仅反映了市场对未来长期增长预期的悲观情绪,也可能受到短期供求波动的影响。公众投资者应当充分认识到债券市场的风险,基于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做出审慎的投资决策。


统一服务热线:
18117862238
邮箱地址:yumiao@jt-capital.com.cn
公司地址:成都市高新区泰合·国际金融中心18层

Copyright © 2021 jt-capital.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竞泰资本 粤ICP备2022003949号-1  

快速链接

Copyright © 2021 jt-capital.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竞泰资本 粤ICP备20220039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