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市场观察 > 行业动态
竞泰研究|军工材料二——碳纤维 ​
发布时间:2023-12-17

25200530-MQtuaO.jpg?auth_key=1702828799-

碳纤维因其力学性能优异,轻于铝,却强于铁,且具有高弹性模量、耐高低温、耐腐蚀、耐疲劳等优异特性,广泛应用于各行业,成为21 世纪的“新材料之王”。


自2017年始,国产碳纤维产能扩张加速,2022年国产碳纤维供应量达到4.5万吨,首次高于进口量。多家碳纤维制造企业宣布扩产。碳纤维产业链长,壁垒高。上游聚丙烯腈基性能优越,已成为碳纤维市场主流,占据全球90%市场。中游大丝束碳纤维与小丝束相比,在相同的生产条件下可大幅度提高碳纤维的单线产能,实现生产的低成本化,拓宽下游企业应用碳纤维的积极性,国产企业布局开启产业化。


25200530-jbRsan.jpg?auth_key=1702828799-

01


|行业背景

军工材料产业链初步完善


25200530-x2K6gK.jpg?auth_key=1702828799-

复合纤维材料:关键战略材料

复合材料定义:

由不同材料(包括金属、无机非金属和有机高分子材料)互为基体或增强体,用物理和化学方法在宏观尺度上复合而成的新型材料。而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是目前高性能复合材料的重要结构。这种复合材料的增强材料主要是一些高性能纤维。


复合材料分类:

目前三大高性能纤维分别为碳纤维、芳纶纤维、以及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三种纤维及其复材凭借各自优异的性能,目前在国防军工领域的应用深度、广度不断提升。而除了这三种纤维外,包括石英纤维、陶瓷纤维相关的复合材料也有相应的军工应用场景。

从三大高性能纤维的地位来看,碳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问世,一定程度压缩了芳纶纤维的应用,但由于纤维性质的差异,三者也均在不同的应用场景有着无可替代的位置,有时甚至还会一起使用。


材料特性:物理化学性能优异的黑色黄金

碳纤维(Carbon Fiber,简称CF)是由有机纤维(粘胶基、沥青基、聚丙烯腈基纤维等)在高温环境下裂解碳化形成碳主链结构,含碳质量分数在95%以上的特种无机纤维,以其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被誉为“黑色黄金”。碳纤维一般不会直接使用,通常以碳纤维为增强体,与树脂、金属、陶瓷等为基体结合形成为碳纤维复合材料。


分类:根据原丝类型

碳纤维的原丝主要有聚丙烯腈(PAN)原丝、沥青纤维和粘胶丝,由这三大类原丝生产出的碳纤维分别称为聚丙烯腈(PAN)基碳纤维、沥青基碳纤维和粘胶基碳纤维。


25200530-XGAQ4X.jpg?auth_key=1702828799-

02


|碳纤维产业链

产业链:核心碳纤维制备技术壁垒高

碳纤维产业生产制造环节流程长,工序多且复杂,资金、技术和生产壁垒都很高。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的生产,主要分为两步:第一步是将基础石油化工产品聚丙烯腈通过聚合、纺丝形成碳纤维原丝;第二步是原丝经过整理后,送入氧化炉制得预氧化纤维(俗称预氧丝),预氧丝进入碳化炉制得碳纤维,碳纤维经表面处理、上浆即可得到碳纤维产品。


对于聚丙烯腈(PAN)基碳纤维而言,上游的原丝制备技术是其制备的核心。碳纤维的强度显著地依赖于原丝的微观形态结构及其致密性。质量过关的原丝是产业化的前提,是稳定生产的基础。碳纤维可制成碳纤维织物和碳纤维预浸料;碳纤维与树脂、陶瓷等材料结合,可形成碳纤维复合材料,最后由各种成型工艺得到下游应用需要的最终产品。


25200530-zH5qzH.jpg?auth_key=1702828799-

工艺:原丝制备

原丝生产主要包括丙烯腈的聚合和纺丝环节。聚合环节将丙烯腈单体、共聚单体、引发剂和溶剂投入聚合釜处理得到聚丙烯腈原液。纺丝环节将聚丙烯腈原液通过细孔量不同(3000/6000/12000等)的纺丝喷头喷丝,制得不同型号(3K/6K/12K等)的原丝,并进行多段水洗降低原丝中溶剂残留量、干燥致密化、卷绕等步骤将原丝卷绕成轴。


工艺:碳化

碳化主要包括原丝的预氧化、碳化、上浆、石墨化等步骤;成品原丝先经过多段氧化炉,在空气气氛下反应获得预氧丝;随后,在氮气保护下,预氧丝分别经过低温碳化和高温碳化得到碳丝;最后对表面进行处理并进行上浆,最终通过烘干制得碳纤维产品;预氧化和碳化过程中,长时间高温环境营造将产生大量能耗,温度控制和时间控制是影响碳纤维成品质量的关键因素。


成本拆分:能源、原料、设备占大头

按照生产流程各环节拆分:前驱体、预氧化以及碳化处理成本较高,其中前驱体主要包含丙烯腈等原材料成本与原丝制造成本,成本占比最高,而预氧化与碳化处理需要高温和高能耗,因此成本也较高。


按照成本构成类型拆分:能源、原材料、设备成本较高,占比分别约34.0%、19.2%和18.2%。碳纤维生产大量使用原材料丙烯腈,根据吉林碳谷年报,每吨原丝需要约0.95-1.0吨丙烯腈;同时生产线设备价值高,能耗大,因此相应的设备成本和能源成本高。


25200530-AHVDvZ.jpg?auth_key=1702828799-

降本路径和投资机会点


25200530-EIy3nT.jpg?auth_key=1702828799-

03


|碳纤维下游应用

全球:需求稳步增长,风电、体育休闲、航空航天是主要构成

全球碳纤维市场稳步扩容:根据赛奥碳纤维《全球碳纤维复合材料市场报告》,2022年全球碳纤维市场需求量13.5万吨,同比+14.4%,市场规模43.86亿美元,同比+29.0%,应用领域持续拓宽下碳纤维需求稳步增长,2008-2022年间需求量CAGR达9.8%。


风电叶片是第一大应用领域,占比达到26%;体育休闲占18%,航空航天占15%,这三大领域的应用超过一半。


我国:全球最大消费市场,增速超过全球平均

中国碳纤维需求量全球居首,国内需求增速高于全球:根据赛奥碳纤维《全球碳纤维复合材料市场报告》,2022年国内碳纤维需求量约7.44万吨,同比+19.3%,2008-2022年间需求量CAGR达17.1%,增速显著高于海外9.8%的复合增速。2022年国内碳纤维需求占全球比值约55.1%,较早期约两成的占比提升显著,已成为全球第一大碳纤维消费市场。


供需关系:全球第一大生产国,进口依赖减弱

截至2023年3月国内碳纤维年产能达10.32万吨,较2021年末的6.27万吨增加约65%。按照运行产能来计算,2022年中国大陆运行产能11.2万吨,占全球运行产能约43.3%,远超美国的4.8万吨。


22H2库存压力激增,持续至23Q1,拖累价格表现:碳纤维较高的生产成本和单价限制其拓展下游应用领域,尤其针对成本较为敏感的民用工业领域。作为碳纤维第一大市场的风电,2022年风电装机不及预期,且招标价格明显下降、整机厂降本诉求上升,严重限制碳纤维渗透率提升。市场主力需求萎缩叠加新增产能集中释放,产能消化难度提升,22H2行业库存快速攀升,23Q1库存水平仍然较高。


25200530-48JtRh.jpg?auth_key=1702828799-

碳碳复材:多领域应用驱动需求增长,光伏是核心驱动力

碳碳复材性能优异,主要应用于刹车盘 、航天部件以及光伏用单晶硅片拉制炉的热场系统。假设光伏热场碳碳复材需求量占全部碳碳复材需求量约83%,预测随着光伏装机维持高增、碳基热场渗透率不断提升,2025年国内碳碳复材领域碳纤维需求量约1.6万吨。


压力容器:储氢瓶未来想象空间广阔

目前已实现商业化的高压储氢气瓶主要为I型、II型、III型及IV型四种:加氢站通常使用纯钢制造的I型瓶和II型瓶(钢制内胆,纤维环向缠绕),工作压力在17.5-30MPa,体积较大;车载储氢瓶主要分III型瓶和IV型瓶,均基于碳纤维增强塑料材料,III型瓶内胆为金属,是国内目前氢燃料电池车配备的主要气瓶,IV型瓶内胆为塑料,外部通过碳纤维增强塑料缠绕加工而成,国外已经实际应用,国内尚未批准。


航空航天:高附加值领域,当前核心关注点

碳纤维是航空航天飞行器轻量化理想材料,军用+民用飞机复材渗透率不断提升:航空航天领域对碳纤维的应用主要包括次承力构件和主承力构件,碳纤维的使用能使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使飞机结构材料减重20%至40%,从而使飞机整体重量减轻6%至12%,显著降低飞机的燃油成本,提升飞行器的性能和经济效益。C919碳纤维复合材料占整机重量的12%,此外,航空航天领域中的喷管、喉衬、鼻锥、刹车盘等也广泛使用碳纤维复合材料。


25200530-BOLOVB.jpg?auth_key=1702828799-

交通建设:汽车轻量化远期空间大

碳纤维在交通建设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建筑补强、汽车、船舶、轨道交通:建筑补强为碳纤维应用较早的下游应用领域,主要包括桥梁加固、管道修补、房屋加固等,主要应用中间产品有碳纤维编织布(单向布)、拉挤碳板等。2022年国内建筑领域碳纤维用量约3000吨,占比仅为4.2%,而船舶、轨道交通目前碳纤维用量相对较小,占比不足1%,主要应用于竞赛类船舶、超豪华游艇、高速客船以及军事用途的船舶。


04


|碳纤维市场格局

竞争格局:海内外产业集中度都很高

全球/国内行业集中度较高,2021年CR5 分别达57%/79%。全球前五大的企业为日本东丽(美国卓尔泰克被东丽收购)、吉林化纤、美国赫氏、东邦/帝人和三菱,2021年合计运行产能及并购产能为11.83 万吨,合计市占率57%。根据《全球碳纤维复合材料市场报告》数据,国内玩家数量更少,集中度相较海外更高,2021年中国碳纤维行业的产能CR5为79%,其中产能靠前的厂商主要为吉林化纤、中复神鹰、宝旌、新创碳谷和江苏恒神等。


竞争格局:低端同质化,高端依赖进口

国内已有多家碳纤维上市公司,覆盖从原丝到应用全产业链。从业绩表现来看,碳纤维上市公司大部分盈利能力极强,净利率2022年普遍在30%左右;中简科技净利率甚至达到恐怖的75%。


25200530-hkY3dB.jpg?auth_key=1702828799-

05


|竞泰投资建议

【投资逻辑】

1)高端国产替代:航空航天用高端碳纤维产能供应不足;

2)平价化扩大应用面:规模效应、设备国产替代、工艺优化等降本路径清晰,碳纤维价格下降能进一步打开应用面。


【投资策略】

1)主链条一级投资机会缺乏:从原丝生产到碳纤维、预浸料,一方面规模效应能显著降低成本,产业链也开始垂直整合;另一方面工艺的积累需要深厚经验,先发优势显著。已上市的几家龙头企业拥有绝对优势,一级投资机会缺乏,只有头部未上市的几家公司还有上市机会,但从估值来看投资价值不大。


2)作为产业运营具有显著优势:

1)盈利能力强,中简科技专做航空航天用碳纤维净利率高达75%,其他家普遍净利率30%左右;

2)业务稳定性强,形成规模效应后产业集中度高,技术壁垒、工艺壁垒、客户壁垒构造高进入门槛;

3)持续具有成长性:中短期看风电、光伏、航空航天;长期看氢能、汽车轻量化等,应用领域广泛。

统一服务热线:
18117862238
邮箱地址:yumiao@jt-capital.com.cn
公司地址:成都市高新区泰合·国际金融中心18层

Copyright © 2021 jt-capital.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竞泰资本 粤ICP备2022003949号-1  

快速链接

Copyright © 2021 jt-capital.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竞泰资本 粤ICP备20220039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