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多部门密集发声,释放出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稳增长、稳预期的积极信号。尤其是在扩大投资、促进消费、发展科技、稳定就业等四方面,多部门透露了下半年重点发力的政策风向。
解读一|下半年扩大民间投资准入范围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0%。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增长7.5%,但增速较此前放缓。
多部门明确提出,要“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比如,交通运输部提到,今年以来,交通投资高位运行,为推动经济回升向好提供了有力保障,下一步要做好政策储备,千方百计稳住交通投资“基本盘”。
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提出,优化中央预算内投资结构,集中力量办大事、办难事、办急事,有力有序推进“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建设;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制度障碍,进一步扩大民间投资准入范围,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和补短板项目建设。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宁吉喆认为,要坚持推动民间投资、民营企业大政方针政策尽快落地。针对投资领域下滑、工业领域滞后的问题,要把现代产业体系放在重要的位置,将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相结合,促进低碳、绿色经济的发展,吸引社会投资。
解读二|下半年股市可能出现结构性机会
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成长股值得投资者关注。2023年的经济基本面与2013年类似,弱复苏的格局下,与经济周期高度相关的消费、金融、房地产等板块机会平平,整体股市涨幅有限,但是成长股却在低利率环境下走出了牛市行情。2013年股市指数表现平平,但是赚钱效应却非常好,全部个股收益率算术平均值是27%,中位数是16%,上涨个股数占比69%,创业板指数涨幅达到了83%,与移动互联网相关的传媒、计算机、电子等TMT板块表现突出。
从估值和业绩的角度看,在“钱荒”的影响下市场整体估值下降,因此价值股股价普遍下跌,TMT板块因为新科技创新驱动,市场对其预期大幅改善,估值大幅攀升,因此创业板快速上涨。
2023年,新能源、光伏等制造业的营收受到外需下滑的影响较大,景气度降低,股价难以出现超预期的表现。与之相比,数字经济近期成为市场反复受到资金追捧的主线,背后的原因是以ChatGPT为代表的革命性技术进步已经发生,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对于整个产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类比2013年,乐观的预期可能让市场给予相关标的更高的估值。本轮TMT行情至今已经走过约100个交易日,当前处于三浪阶段。展望下半年的100多个交易日,类比2013年,板块可能将走过4浪和5浪,之后进入高位震荡阶段。考虑到2023年的利率会保持在低位,至少不会上行,低利率环境可能对小票更加有利。
事实上,2021年1月后,市场已经进入小盘股强势期,国证2000与中证100之比逐步向上,历史上大小盘风格切换的周期一般会持续三年左右,因此,从更长远的视角来看,数字经济板块的强势期可能维持到2024年。
解读三|下半年消费增速继续回暖
从多部门近期部署来看,大宗消费等仍是下半年提振消费的重心,一批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政策将抓紧出台。
国家发展改革委明确,抓紧制定出台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政策,持续改善消费环境,释放服务消费潜力;稳定汽车消费,加快推进充电桩、储能等设施建设和配套电网改造,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下乡。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也提到,推动出台支持恢复和扩大消费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同时,立足商务职能定位,围绕促进汽车、家居、品牌消费和餐饮业高质量发展,出台针对性配套措施,增强政策的组合性、协同性、有效性,并抓好贯彻落实。
“消费已经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首要动力。”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连平认为,中央财政应加大转移支付,支持地方财政发放更大规模的消费补贴,如购物券、购车补贴、购房补贴等;可探索设立消费再贷款,再贷款利率可设定在1.75%以下,支持银行大幅下调信用贷、装修贷、车贷等的利率,加大消费贷款投放力度,提升居民资金的可获得性,稳定居民预期,降低防御性储蓄水平。
解读四|下半年将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上市培育工程
持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是下半年政策着力点。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徐晓兰透露,接下来将促进“专精特新”发展,培育更多优质中小企业,引导创新资源向中小微企业聚集,推动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发展,有效提升中小微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方面,工业和信息化部将进一步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推动持续提高信用贷、首贷和中长期贷款比例。开展“一链一策一批”中小微企业融资促进行动,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上市培育工程,完善融资担保降费奖补政策,发挥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政策引导作用,促进中小企业融资。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明确,继续加大对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落实好加大力度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行动方案。财政部将符合条件行业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由75%提高至100%的政策作为制度性安排长期实施。
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中诚信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毛振华看来,当前物联网、大数据、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能力较强,应当抓住机遇推动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对于处于中下游且不具备资金优势的制造业企业,需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如提高供应链金融领域的服务质量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