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低碳发展已成为全社会共识,建立碳透明机制是全面、系统开展降碳工作的前提条件。长期来看,碳透明机制的真正形成有赖于低碳政策、配套技术、产业资源积累与集聚到一定程度。
2022 年,数字化解决方案供应商、专业化的咨询与标准制定机构等或将呈现更多的跨界合作,更多样、 更系统的数字化碳透明工具或将逐步涌现,并进一步吸引资本市场的关注与热情。
作为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电力部门始终是全球各国降碳的关键领域;用能结构优化也成为各企业实现降碳的关键举措,使用绿电进行生产符合监管与客户的期望,有助于树立优质企业形象,并可实现产品溢价。
因此,在科技水平、供应链、劳动力等要素之外,规模、稳定的绿电供应能力已成为新型的国家竞争力,也将是一个国家培育和吸引工商业资源持续流入的重要支撑。长期来看,我国将持续提升可再生电力装机规模,并逐步实现以风光为主导的“源网荷储”产业链与市场机制。
政策支持和下游需求仍将是推升绿电装机与消费的主要动力;与此同时,保障经济平稳发展与电力稳定供应的诉求,将持续地与绿电供应能力的提升进行反复博弈,我国绿电竞争力将曲折中不断优化。
国际机构的 ESG 投资热情蔓延至国内,被投标的可持续性成为衡量资产价值的重要参考标准。领先实践表明,ESG 投资贯穿投前与投后,标杆投资机构持续跟踪被投企业乃至其供应链的可持续性表 现,并不断提出优化发展要求,客观上促进企业及其供应链的提质升级。
更多的跨国集团中国分部、本土五百强等领先企业将加入 ESG 改善行列,率先优化碳排放、绿电采购、员工多样 性、公司治理等一系列 ESG 议题。
在国家政策、市场需求、技术进步等因素驱动下,我国循环经济产业持续稳步发展,当前正处于跨入 下一个增长阶段的前夜。
2022 年,汽车产业即将进入新一轮报废周期,基于汽车拆解的再生金属等资源将被释放,汽车存量处置将成为驱动循环经济长足发展的关键引擎。中期来看,电动汽 车作为明确的高潜赛道,动力电池消费规模将稳步攀升,其梯级利用、拆解、回收、再生的循环经济 发展潜力与模式将成为各方持续关注的焦点。
— END —
文章数据来源:rolandber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