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联合国发布《2022年中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将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由今年1月发布的4%下调至3.1%。
联合国发布最新预测,俄乌冲突颠覆了从疫情中恢复的脆弱进程,使经济复苏放缓,导致食品和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并在全球范围内加剧了通胀压力。全球通胀率预计将在2022年升至6.7%。报告透露出哪些信息点?竞泰为为你解读。
|解读一、通胀压力加大已是不争的事实
一是天文数字的流动性注入导致货币供应量急剧增加。在产出水平和流通速度大致不变的情况下,货币数量的大幅增长势必引发价格显著上升。从2020年2月到2021年5月,发达国家十国集团央行资产负债表扩大了11万亿美元,目前美联储每月实施1200亿美元购债计划;欧洲央行1.85万亿欧元紧急抗疫购债计划(PEPP)至少执行到2022年3月。
二是主要央行均奉行超级宽松的低利率甚至负利率政策。三是大规模纾困政策导致家庭财富上升并转化为消费,推动价格上涨。
四是疫情等因素冲击供应链所导致的劳动力及供给短缺,在推升工资水平的同时助长价格水平。一些国家的央行为防范通胀采取了行动,如巴西、俄罗斯、墨西哥、韩国、匈牙利和捷克等国央行已经升息。
目前通胀远超央行政策目标仅仅是暂时现象的观点给出的理由:
其一,货币流通量剧增但流通速度却大幅放慢,抵消了流通量增加对物价上涨的推动力。其二,疫情冲击导致社会消费趋于保守,例如美国居民储蓄率在相对高位水平上波动上升。
其三,失业率升高或劳动市场宽松和设备利用率处于较低水平,为扩大供给创造了条件。其四,财政纾困政策和央行支持政策正在“见顶”。其五,市场对未来经济走势的悲观预期依然存在,例如全球负利率债券规模虽然正在减少,但仍占全球可投资债券的近1/5。
其六,近期通胀率飙升推动因素许多都具有短期性质,如能源价格和运费上涨等。IMF预计,大多数国家面临的价格压力将在2022年消退,但一些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价格压力将持续存在。
预计2022年第二季度或第三季度通胀将回落,相信随着经济结构不断调整,通胀将下降至接近2%。主要发达经济体通胀走势短期压力不小但中长期会缓解,但不排除出现某种程度滞胀的可能性。
|解读二、全球正在感受供应链受阻之痛
芯片短缺、能源供应不足、航运不畅和运费暴涨成为全球供应链的主要痛点。国际金融协会发出警告,美国生产系统中供应链中断的可能性上升,目前制造业交货期延迟情况严重,堪比2011年福岛核灾难后日本的情况,并开始扩散至全球。这将迫使企业押注效率低但抵抗力强的供应链,最终推高价格。
衡量集装箱费用的德鲁里航运指数2021年9月比一年前上涨291%,例如从东亚到欧洲最大港鹿特丹港,一年来,这一繁忙航线的运费更是涨到一年前的6倍。煤价上涨2倍、天然气价格上涨4倍,德国电价上涨1倍多。
能源价格暴涨的原因和供应链受阻有关,而源头除了疫情反复和经济复苏速度超越预期外,主要经济体之间贸易紧张和多边贸易体系几近瘫痪、气候与自然灾害多发,在不同维度增加了供应链断裂的可能性。
由于技术进步与扩散,特别是生产数字化呈现出不可阻挡之势,劳动力成本套利的空间逐渐变得狭小。随着网上购物的普及,消费者对快速配送的需求上升,快速送达已成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疫情冲击下,彻底重新评估价值链、寻求短供应链和多元化供应链、投资更有韧性的供应链方可使企业有利可图。
|解读三、气候行动受到挑战
报告表示,随着各国在石油和天然气价格高企的情况下寻求扩大能源供应,化石燃料产量可能会在短期内增加。镍和其他金属的高价格可能会对电动汽车的生产产生不利影响,而不断上涨的食品价格可能会限制生物燃料的使用。
俄乌冲突爆发之际,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正处于创纪录高位。在推高能源价格的背景之下,这场冲突将极大地影响全球应对气候紧急情况的努力。
对于如何处理好减排与发展、能源转型与经济正常运转之间的衔接问题,人类正面临挑战。2020年可再生能源在电力生产中所占份额首次超过化石燃料。2020年中国承诺在2030年前和2060年前分别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之后,2021年又进一步承诺不在国外兴建煤电厂。
目前,欧盟委员会已推出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以防止碳泄漏,2023~2025年为过渡期,从2026年开始进口商需为所覆盖商品购买CBAM证。我们还要关注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其他来源或渠道,其中10%来自剩余食物。为了实现减排目标并应对气候变化造成的后果,世界还要努力积极利用已有的并开创全新的制度设计。
|总结——
短期看,世界经济面临的最大风险可能还是政策风险。如果主要发达经济体应对通胀、维持复苏的货币与财政政策失当,将会引发资产价格动荡暴跌,扼杀脆弱的经济复苏,并可能将经济推入滞胀通道,并殃及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
目前的风险、挑战或掣肘确实存在,但全球经济整体上复苏而回归中长期发展轨道也是事实。从全球看,虽说不同经济体复苏步伐并不一致,到2024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不包括中国)的GDP可能依然比疫情前低,经济增长速度约为5.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