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于7月26-29拉开帷幕。
会议在上海世博中心和世博展览馆举办,大会主题为“智能时代同球共济”,以“1+1+2+10+N”架构呈现,即1场开幕式及主论坛,1场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科学前沿、发展安全2场全体会议,10余场部委论坛及N场生态论坛。
本届大会展览展示规模空前,吸引800余家企业参展,包括国内数十家AI龙头链主企业、60余家头部外企、30余家央国企等。3000余项前沿展品集中亮相,涵盖40余款大模型、50余款AI终端产品、60余款智能机器人以及100余款“全球首发”“中国首秀”的重磅新品,规模创历届之最。
|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突破7000亿
你有没有想过,有一天机器人能像人一样跳舞?或者瘫痪患者借助AI技术重新站起来?这些听起来像是科幻电影的情节,现在已经变成了现实:
生成式AI:从ChatGPT到DeepSeek,AI正掀起一股热潮。智能图像系统:从肉眼识别到智能图像系统的普及,AI让视觉识别更准确、更高效。无人驾驶:辅助驾驶技术逐渐迈向真正的无人驾驶。医疗领域:AI辅助技术和脑机接口技术帮助瘫痪患者重获站立的希望,提升残疾人的自理能力。工业应用:机器手臂和能跳舞的人形机器人正在打破传统劳作的边界。
AI不再是实验室里的“黑科技”,而是实实在在改变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方式。
未来几年,随着应用场景的不断扩大,AI产业的规模也将持续壮大: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24年我国AI产业规模突破了7000亿元,并且连续多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率。
从专利数量上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报告显示,截至2025年4月,我国已经成为全球AI专利的最大拥有国,占比高达60%,申请量达到157.6万件,占全球总量的38.58%,位居全球首位。
|AI公司开始“回血”了
以A股人工智能板块的86家公司为统计对象做了分析,经历了2022年的一段“小低谷”后,人工智能公司从2023年开始,营收增长又开始提速了。
到了2024年,整个A股人工智能板块的营业收入总额突破了6000亿元,比上一年增长超过10%(可比口径),这说明AI行业正在从“讲故事”走向“真赚钱”。
更让人期待的是:机构预测2025年AI公司整体营收增速有望达到19%,到2026年,增速预计仍保持在16%左右。AI不是昙花一现,而是正在“长大成人”。
在这86家公司中,有一家特别引人注目——浪潮信息。
2024年,它的营收突破1147.67亿元,在AI板块中排名第一;机构预测,2025年营收有望突破1500亿元;到2026年,甚至可能超过1800亿元!它是谁?简单说,浪潮信息是国内AI服务器的“扛把子”,主要服务像阿里云、腾讯云、百度云这些大客户。
最近还有一个好消息:英伟达H20芯片恢复对华销售,国内企业开始大量下单。浪潮作为核心供应商,AI服务器的交付能力大幅提升,订单量也在加速增长。
|2025年半年报业绩预喜率近六成
AI这个行业,过去大家总觉得“听起来很厉害”,但“赚不赚钱还不确定”。不过,从2025年上半年的业绩预告来看,AI公司们正在悄悄“回血”,有不少亮点值得关注。
截至目前,已经有21家A股人工智能公司发布了2025年上半年的业绩预告(不包括“不确定”类型)。
来看看整体表现:业绩预喜率接近六成,也就是说,有12家公司预计盈利或增长;其中有6家公司实现了扭亏为盈,这说明AI行业正在从“烧钱”阶段,逐步走向“造血”阶段。净利润集体“翻红”:从亏损18亿到盈利4.1亿。
再来看一个关键数据:这21家公司2025年上半年整体净利润合计为4.1亿元;而去年同期,它们合计亏损近18亿元。虽然盈利规模还不算大,但从“大亏”到“微赚”,这个转变意义重大。
其中,像科大讯飞、三六零、中国软件这些曾拖累整体业绩的公司,虽然还在亏损,但亏损幅度明显收窄,说明它们也在调整中逐步好转。
扭亏代表:华胜天成、佳都科技。这次扭亏的公司中,华胜天成是个典型代表。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中值达到1.5亿元;公司表示,这主要得益于人工智能和国产化业务的增长;同时,它持有的泰凌微股票价格上涨,也带来了不小的公允价值收益。AI业务打底,投资收益加分,华胜天成的扭亏不是偶然。
增长黑马:海天瑞声、恒生电子净利润暴涨超700%。在业绩增长的公司中,有两家公司表现特别亮眼:
海天瑞声:凭借AI训练数据业务的持续拓展,净利润大幅增长;增速超过700%(不过去年同期基数较低)。
恒生电子: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预计为2.51亿元;同比增幅超过740%,同样是低基数+业务回暖的双重推动。
虽然增速看起来“很夸张”,但这也说明这些公司正在迎来业绩拐点,值得关注。